眾舉人對此甚是好奇,當即都奔了過去。
當看到信紙上的內容時,所有人都傻眼了。
信紙最上方的標題是:萬歷五年春闈會試登科錄。
要知,當下是萬歷四年,明年的會試還未曾開考,怎可能會有登科錄呢?
顯然是假的。
接下來的名單,更讓舉人們都倒吸一口涼氣。
一甲三名。
狀元:張嗣修,首輔之子。
榜眼:沈懋學,宣城名士。
探花:呂興周,次輔之子。
二甲:
苗朝陽:山西河曲人。
荊州士:山西臨晉人。
劉敏寬:山西安邑人。
張養蒙:山西澤州人。
李宏道:山西襄陵人。
李植:山西大同人。
……
這份名單并未將會考錄取名單羅列完整,僅有三甲三人,二甲三十八人。
這一刻。
舉人們皆看出了這份名單是要表達什么。
首先。
一甲三人,有兩人都是內閣閣臣之子,而家境一般的沈懋學之所以能位列其中,是因其才名在外,將其放在兩位閣臣之子的中間,是為了襯托科舉的公正性。
其次,二甲三十八人均為山西人。
是因自永樂二年之后,閣臣出任主考官乃是慣例,而這一屆,張居正與呂調陽因兒子考試而避嫌,主考官自然是張四維。
山西籍官商抱團發展,天下皆知,故而張四維定然會優先錄取山西舉子。
這份名單是在表達科舉的不公。
是諷刺明年會試,朝廷定然會為兩大閣臣的兒子徇私,張四維必定會優先錄取山西舉子。
墻壁之上,足足有十余份名錄,一模一樣,非刻印,而是手書。
“這……這……這到底是誰寫的,太有勇氣了,他……他是不要命了吧!”有舉子喃喃說道。
依照《大明律》。
偽造朝廷公文,輕則杖一百,流三千里,重則處以斬刑。
雖然這份名單一看就是偽造的,但涉及譏議朝廷科舉不公,若被抓住,大概率就是斬刑。
就在這時。
街道上巡邏的五城兵馬司的官兵圍了過來。
當他們看到墻壁上的《萬歷五年春闈會試登科錄》后,當即將其全都揭了下來,然后問詢周圍舉子,誰是張貼者。
眾舉子皆不知。
片刻后。
五城兵馬司的人離開后,眾舉人們看了看墻面,又看了看彼此,互相點了點頭。
這個點頭。
意味著不出半日他們便要將這份《萬歷五年春闈會試登科錄》傳遍京師的街頭巷尾。
舉子們都是聰明人,皆知曉此登科錄上的情況極有可能成真。
任意一個因仗勢而高中進士的舉子,都有可能擠掉他們的進士名額。
他們自然想著將此事鬧大,讓朝廷不敢如此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