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態度有態度,要條例有條例。
甚至連主考官不依常例任命,首輔與次輔答應對其子進行覆試,都應了下來。
可謂誠意十足。
最讓書生士子們感到滿意的是朝廷對趙承硯系列行為的定性。
人死罪銷,準許書生士子們自發悼念。
這種人性化的決策,讓諸多書生對朝廷的好感倍增。
……
近黃昏,文華殿內。
小萬歷坐在御座上,翻閱著一份厚厚的文書,臉上不時露出一抹笑意。
這份文書乃是他令數名錦衣衛從民間的茶館酒肆搜羅來的對朝廷處理此事的評價。
這一招還是沈念交給小萬歷的。
沈念告訴小萬歷。
若想聽真話、聽民意,就命錦衣衛去街頭巷尾的茶樓酒肆搜集一下他們的言談。
沈念之所以出此策。
乃是錦衣衛可直接呈遞信息給小萬歷,馮保與內閣都看不到。
另外。
沈念是想讓小萬歷不斷傾聽民意,只要他在乎民意,親政就不會差勁,甚至不會擺爛。
小萬歷難以出宮。
此法也成為他了解民間的一種方式。
他命錦衣衛,不但要記錄各種涉及朝政的聲音,就連他們聊的風花雪月之事也都記錄下來。
小萬歷的要求是:一個字都不能漏,有時還要補上說話人的表情。
這無疑讓小萬歷的生活豐富了許多,見識也增長了許多。
今日。
百姓對朝廷的風評甚好,尤其是朝廷對趙承硯的處理。
還有人稱,是皇帝漸有主見,心系百姓,故而才出現了這樣的結果。
這讓小萬歷心情大好,甚是得意。
同時,他慶幸聽了沈念的話語。
若非聽沈念之言,此事可能會讓朝廷在讀書人心中公信力大減。
小萬歷心中決定:以后不決之事,一定要多問沈念。
與此同時。
小萬歷也聽到了一些關于司禮監不太好的傳聞,這讓他對馮保也警惕了一些。
……
轉眼間,到了臘月二十七。
距離海瑞巡視山西已有兩個多月。
他一共呈遞過三次奏疏,一封是抵達奏疏,一封是山西民情奏疏,一封是山西軍情奏疏,皆未言山西官商勾結之事。
長時間沒有匯稟此事,大概率一旦匯報,可能就是驚動朝野的大事。
沈念期待著,期待著海瑞能為大明北境鏟除一連串的毒瘤,期待著因為海瑞與他,大明的未來將變得截然不同。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