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極門下。
沈念大步走到中間位置,戶科給事中光懋的旁邊。
他朝著小萬歷拱手道:“陛下,請允準臣解釋一二。”
“準!”小萬歷點了點頭。
沈念頓了頓,說道:“使得父老無親役之苦,無鬻產之虞,無愁嘆之生,無賄賂侵漁之患,實乃大利于庶民也,確實是臣之所言,臣當下仍認為此話無錯,與媚主、誤國、欺君扯不上任何關系!”
沈念的聲音甚是洪亮,率先直截了當地反駁了光懋所言。
隨即,沈念扭臉看向光懋。
“光給事,首先我要糾正一點,你手中所謂的‘山東諸官言一條鞭法之弊’的奏疏,陛下皆細閱過,不需要你再總結他們的話語,二次呈遞。”
“陛下的批復之所以皆是訓斥之言,是因這些官員活該被訓斥,而你今日之言,亦該被訓斥!”
此話一出,皇極門下一片安靜。
所有官員都看向沈念。
一個從六品的翰林編修,敢在常朝之上如此說話,除了沈念也是沒別人了。
沈念在百官眼中向來都是:高調張揚,鋒芒畢露。
而他敢這樣做。
最大的倚仗就是:確實有能力。
日講得皇帝青睞,言政得首輔賞識,且私德無瑕。
光懋沒想到沈念在常朝之上,竟敢以如此霸道的語氣說話。
他張了張嘴,未曾反駁。
他剛才的上奏之言。
確實是下意識認為內閣隱瞞了一條鞭法的諸多缺漏,使得皇帝看不到真相。
他以為小萬歷知曉真相后,為了北方百姓,一定會認可他所言的江北不宜推行一條鞭法。
哪曾想沈念開口就言:這些奏疏,小萬歷都是仔細閱覽過的。
沈念作為起居注官,日常整理奏疏,陪侍御前,自然知曉小萬歷的日常。
不可能胡言。
沈念沒有以此給他扣上一個“大不敬”的帽子,已經算是仁慈了。
當下。
他疑惑的是,皇帝明明知曉山東官員揭露的一條鞭法弊端,為何還要強制執行。
沈念緩了緩,再次望向光懋。
“光給事,可否先回答我兩個問題,然后我再解釋你為何應被訓斥?”
“你問!”
“何為一條鞭法?”
光懋眉頭微皺,此問有些侮辱人。
此法策自嘉靖后期開始施行到現在,即使京師衙門的胥吏小廝都知曉。
“賦役合并,計畝征銀,官收官解,不分官民,一體征收。”光懋用最簡單的五個詞回答了沈念。
這五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