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明白這個道理,朕也絕不會主張復興《大誥》,朕只是想見一見周夫子,聽一聽他的冤屈,朕可在見他時下旨嚴禁地方百姓綁縛惡吏進京,他算個特例,難道不行嗎?畢竟像周夫子這樣不惜命而為百姓言的人太少了,即使是朝堂的士大夫們,也鮮有他這份博愛之心,朕一定要為這樣的百姓,主持公道!”
沈念微微搖頭。
“陛下所言,正是臣要說的第二個緣由。”
“陛下駁斥此票擬的理由,若只是純粹因同情與欣賞周夫子,會讓張閣老覺得陛下不顧大局,為博賢君之名而為。如此,張閣老必然會以請辭反抗,令陛下收回成命。”
“第三個緣由呢?”小萬歷追問道。
“第三個緣由是最重要的,也是內閣不愿陛下親自問案的主要原因。”
“偽造步弓,假丈田畝,減宗藩田賦,增百姓田賦,到底是祥符縣一縣之行為,還是整個河南承宣布政司為完成丈田任務的集體行為,當下難以確定。”
“如果整個河南承宣布政司的省官都牽連其中,此事就鬧大了!”
“若查出實據,朝廷要不要將整個河南主持丈量田畝的省官、府官、州官、縣官全擼下來?要不要嚴懲河南的所有宗藩?”
“若將官員們全擼下來,接下來河南丈量田畝之事應交由誰做,一年之期若未能完成,算不算打了朝廷的臉,會不會影響其他地方施行丈田與一條鞭法?”
“陛下親自過問,意味著此事會一直處于陽光下,若真是整個河南承宣布政司之行為,朝廷嚴懲,恐怕河南易發生大亂!”
“張閣老建議陛下派遣廠衛調查此事,實乃最穩妥的決定,此事調查過后,無論是什么結果,都可有所變通,不會令民怨沸騰,不會震驚全朝。”
“張閣老如此擬票擬,實乃為大明計,為了顧全大局,其深思熟慮后才擬定了此票擬,陛下駁斥而無令他信服的理由,張閣老必然以請辭相逼!”
……
小萬歷聽罷沈念的話語,思索了片刻后,才明白過來。
此事,由他親審親問和由廠衛調查,性質截然不同。
他若親審。
此事在朝堂和民間的關注度都會非常高。
會記錄到起居注上,會記錄到國史上,甚至引發其它地方的百姓控訴丈田之事。
非常亂。
皇帝,一般都不能親自問案。
因為一旦親力親為,一些事情若做錯了,無人替他背鍋。
此事涉及整個河南承宣布政司,大明良田最多的行省,故而張居正選擇了最穩妥的方式執行。
小萬歷緩了緩。
“朕明白了,看來只能將周夫子遣返了!”
小萬歷有些失落,他這個身份,很多事情都不能由著性子做。
這時,沈念微微一笑。
“陛下,臣想問一句,若此事真是整個河南承宣布政司的省官操控而為,陛下會如何做,會不惜今年難以完成丈量田畝之事,將這些省官全都擼下去嗎?”
小萬歷面帶猶豫。
“若真如此,朕可能還要問一問元輔。”
小萬歷怕河南大亂,怕宗藩們在私下憋壞鬧事,這種事情,當下的他難以做主。
沈念等的就是這句話。
“陛下,臣以為,您若詢問閣老,閣老定然會選擇最穩妥之法,即將此事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但是,但是您若堅持徹查到底,閣老定然敢將整個河南的省官全擼下來!”
“此為何意?”小萬歷面帶不解。
沈念面色激動,繼續說道:“陛下,臣做事向來不喜歡穩妥之法,而喜歡一擊便能去除病根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