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此事當下還只是一縣之事,還不值得皇帝親查。
官員們都覺得小萬歷此舉有些任性,都等待著張居正訓斥小萬歷一番。
這時。
最前列的張居正站了出來。
“陛下,《大誥》之法多數已融于《大明律》中,自然沒有必要復興重啟,不過陛下認為此乃給予周夫子的特例,臣無異議。”
“臣細想之后,覺得是臣考慮不周,此事涉及新政,即使是一縣之失,也是天大的事情,陛下親見周夫子、親查此事,臣認為并無不妥!”
聽到這番話,諸多官員都覺得不可思議。
沒想到一向嚴謹的張居正竟允許小萬歷如此任性做事。
就在有官員即將站出來之時。
呂調陽率先站了出來,其高聲道:“臣附議!”
“臣亦附議!”張四維也站了出來。
頓時,官員們都沒有站出反對的想法了。
三大閣老與小萬歷想法一致,且在朝堂率先表態,顯然是商量好的。
此時反駁,已無意義。
小萬歷環顧四周,見下方官員皆無異議,當即挺起胸膛,高聲道:“眾卿,丈量田畝之策與一條鞭法,皆為大明國策,無論是誰敢歪曲國策,投機取巧,打百姓的主意,朕都絕不輕饒!”
“朕不會重啟《大誥》之法,但不一定不會對待一些無國無民的惡官,施行《大誥》上的懲罰措施,望眾卿皆莫越雷池一步,否則,朕定當重懲,無論他是高官貴戚,還是皇家宗藩,朕都不會留情!”
小萬歷聲音清脆,帶著一股氣吞山河的帝王之勢。
這番話,非常強勢,非常剛硬。
如同陽春三月突兀而至的一道響雷,讓許多官員緊張得寒毛都豎了起來。
在他們的印象里。
當下的小萬歷特別像剛登基時的嘉靖皇帝,雷厲風行,欲以新政造盛世。
但聽完這段話后。
他們覺得小萬歷更像開國時的太祖,嫉惡如仇,殺伐果斷,重典治國。
若小萬歷變成第二個“朱元璋”,他們的日子可就不好過了。
一些一直反對新政的官員,本想著趁著自己年輕,只要將張居正熬走,沒準兒新政就廢止了。
而今聽小萬歷這樣說,心中的小算盤瞬間就破碎了。
將五十三歲的張居正熬走容易,將十五歲的小萬歷熬走,那可就難了。
若再反對新政,那就是與自己的仕途過不去。
此刻的小萬歷,甚是得意。
他喜歡這種被所有官員圍在一起的感覺,喜歡如此指點江山的感覺。
他忍不住用余光掃了一眼沈念。
正是沈念這個軍師,讓他越來越自信,讓他近兩年有了突飛猛進的成長。
而此刻。
沈念望向下面的官員,心情甚是愉悅。
他從這些官員臉上看到了對皇權的畏懼,看到了生怕做錯事的緊張。
這一刻。
他感覺“張居正變法”已快要變成了“萬歷變法”,如此,變法方能長久,張居正也能輕松一些。
沈念都覺得自己的功勞甚大。
這一刻。
沈念突然想到了一句詩。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他)在叢中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