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這個由頭,眾讀卷官都有了新想法。
“陛下,臣以為河南假丈田之事,最引人矚目的,莫過于周夫子手持《大誥》,綁攜惡吏入京,可考《大誥》在當朝之價值。”
“臣以為,祥符縣假造步弓,實因縣官以個人仕途為重,以朝廷政事為輕,當下,輕重不分之官員甚多,可以此為主題令考生論述!”
“臣以為,祥符縣暴露的是鄉里官吏與百姓的相處關系出現了極大問題,應考官吏與百姓平和相處之策。”
……
讀卷官們紛紛開口。
小萬歷有搖頭的,也有微微點頭的,但始終沒有尋到那個令他眼前一亮的想法。
沈念貢獻一個主題被小萬歷搖頭后,突然眼前一亮,又站了出來。
“陛下,臣認為河南假丈田畝之事的核心誘因,是加征田賦之陋習!”
“正德九年,武宗皇帝修建宮殿,全國田賦加征一百萬兩白銀;嘉靖三十年,蒙古俺答入侵,軍費高急,世宗皇帝對南直隸、浙江等富庶地區增賦120萬兩,每畝加征約3厘;嘉靖三十二年,倭寇作亂,朝廷對西南地區每畝田地加征1分4厘……”
“修建宮殿,加征田賦;邊境打仗,加征田賦;國庫無錢,加征田賦;而今河南官員為完成丈量田畝任務,不得罪宗藩,亦是變著法子加征百姓田賦。”
“恕臣直言,加征田賦雖是朝廷籌錢之最快之法,但卻是飲鴆止渴之策!”
“每次加征,便有百姓變成流民,便由百姓之田變成無須交賦的達官貴人之田。長此以往,百姓愈窮,流民愈多,土地兼并愈嚴重,我大明江山將岌岌可危!”
“此事值得細議,值得讓陛下看一看這些初入仕途之官員對此到底是什么看法!”
……
沈念說完后。
國子監祭酒王錫爵立即站了出來。
“子珩,此事確實值得細議,但不可作為殿試試題,因為……因為朝廷日后也極有可能因某些意外,不得不加征田賦。”
聽到此話,馬自強等人都認可地點了點頭。
小萬歷也微微點頭。
朝廷沒錢,加征萬民之田賦,確實是最快的籌錢之策。
而今若作為殿試試題,令考生們抨擊一番,那日后朝廷加征田賦,必然被罵。
此事,朝廷本就不占理,不宜廣而告之。
沈念微微搖頭。
“正是因朝廷日后有可能會加征田賦,以此為殿試試題才更有意義。”
“百姓的錢,全是血汗錢,全是救命錢。朝廷極度缺錢且從別處擠不出錢時,才宜動用百姓的錢。”
“在此之前,若遇戰事、災害,能不能先令官府衙門減少日用?能不能減少官員俸祿?能不能使得宗藩捐獻田地?能不能使得那些巨商大賈為國效力?”
“朝廷能容忍官員們逾禮宴飲,收取常例,能容忍宗藩們靠特權侵占土地,能允許一些巨商大賈依照朝廷之策發財,為何不能在需要花錢之時,朝他們伸手,而是盯著百姓手里的仨瓜倆棗呢!”
……
聽到這番話,申時行站了出來。
“子珩,你的想法過于理想了!有些事情,不是朝廷不愿做,而是一旦去做,將危及大明的江山穩固。”“加征田賦,分化于民,永遠都是將傷害降到最低的做法,若將其轉移到你所言的‘少數人’身上,易出大亂!歷朝歷代,皆是如此!”
說罷,申時行還朝著沈念搖了搖頭,示意他不要再講下去。
申時行沒有直言,但表達的意思非常明顯。
百姓永遠是被管理者且是服從的大多數,歷朝歷代的當權者都是從他們身上汲取營養。
此乃朝廷的長治久安之道、江山社稷的穩固之法。
沈念搖了搖頭。
“歷來如此,就是對的嘛?”
沈念先是朝著小萬歷鄭重拱手,然后看向眾讀卷官。
“敢問諸位,何為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