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萬歷翻閱過讀卷官們準備的三十多道殿試策論題后,眉頭皺起,搖了搖頭。
“眾卿,朕覺得這些策論題都有些空泛,朕看到這些策論題目,便能想到考生們的答案,大多都會與官員們呈遞的關于新政的奏疏內容無大區別,如此擬題,過于保守,諸位是否還能想出充分展現考生才情而非知識儲備的策論題?”
空泛?保守?
頓時,一眾讀卷官都語塞了。
甚至有人根本沒明白小萬歷所言的“展現才情而非知識儲備”是什么意思。
殿試試題,歷來不都是這個樣子嗎?
這時。
馬自強補充道:“陛下,您的意思是,考生們答這些題,易引用當下官員們的觀點認知,比拼的多為對當下官員奏疏的了解,而非個人對于朝政的見解。”
小萬歷點了點頭。
“近日,京師的街頭巷尾,售賣與新政相關文書的書攤,比以前多了數倍,一些文書,打上元輔的名聲就能迅速售賣一空,還有人偽造沈編修的文章,稱朕最中意這些內容,顯然是為了投朕之所好。”
當下的小萬歷,很喜歡派遣錦衣衛隱藏在街頭巷尾,百姓中間,聆聽民聲民情。
京師當日發生的一些大事,他當天晚上便能知曉。
沈念聽到小萬歷提到自己,不由得無奈一笑。
京師的商人,為了賺錢,什么手段都能想出來。
沈念多次在小報上見過模仿自己風格所撰寫的文章,雖不能以假亂真,但足以哄騙那些對沈念的了解只有一絲皮毛的讀書人。
這類小報黑作坊,順天府查到一個便封禁一個。
但奈何此種偽造買賣,利潤太高,封禁一個,就會再冒出一個。
儼然如雨后春筍一般。
小萬歷又補充道:“另外,出身平民之家的考生根本無法與出身官宦之家的考生相比,朕覺得不公平,朕想聽獨特而真實的聲音,而非成熟且統一的聲音。”
聽到此話,馬自強等人都不由得看向沈念。
這句“獨特而真實的聲音而非成熟且統一的聲音”,正是沈念在日講課上教過的。
不過當時沈念所指,是建議小萬歷多聆聽年輕官員的聲音,而非當下考生的聲音。
沒想到小萬歷竟將此話用在了此處。
沈念尷尬一笑。
小萬歷雖將沈念的原話移花接木用在別處,但并沒有說錯。
殿試若只泛泛地考驗考生們對考成法、丈田法、一條鞭法等新政之策的理解,官宦子弟確實占很大優勢。
比如:張嗣修與呂興周。
張居正與呂調陽只需在日常對他們輸入一些對新政的理解,便可使得他們將許多考生都遠遠甩在后面。
考試時,依此二人所言,只需修飾一下辭藻便可寫出佳文。
故而。
小萬歷想讓考生們回答需要動腦思考的問題。
不過,這種不公平是客觀存在的。
科舉,向來都不是一個窮小子的單打獨斗,而是一個家族全心力投入。
比如沈念。
他父親若未為了他棄教從商,遍訪名師,沒準兒現在的沈念還在準備下一屆的鄉試呢!
“眾卿可有良策?”小萬歷問道。
就在眾人還未曾想好時,小萬歷又道:“朕想以河南假丈田之事作為背景出題,殿試之日,河南的問題定然還未曾解決,朕想看一看考生們對此事的想法。”
小萬歷想將殿試試題落在一件具體的事件上。
“不過,朕還未曾想好應該從哪個角度來出題,眾卿若有想法,可暢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