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多時。
張四維停職歸家的消息便傳到了各個衙門官員的耳中。
張四維的人緣還算不錯。
許多官員紛紛上奏,稱張家對邊境互市有功,張四維對朝政有功,在沒有調查出具體情況下,朝廷不應該對一位閣臣停職。
當然,也有官員覺得,這就是朝廷走的一個過場。
海瑞的奏疏,殺傷力不足,根本不會對張四維與王崇古產生嚴重的影響。
朝廷需要張四維與王崇古,山西需要張、王兩大家族,一旦這兩個家族出現問題,那山西就出現大問題了。
這幾日,官員們上奏。
有求情的,有彈劾的,有揭發舉報的。
但卻沒有一個人上奏稱:朝廷應嚴禁官員家族經商。
之所以沒有提出這一點,乃是因大明官員家族,經商者甚多。
若言禁止,在大家眼里,實乃因噎廢食的建議,根本無人愿去遵循。
……
接下來的幾日。
京師內討論的都是海瑞的奏疏,與張四維家族、王崇古家族近些年來的功過是非。
而此刻。
張居正與吏部尚書張瀚正商討著山西諸多地方官員的最佳人選。
若山西發生內亂,發生暴動,及時更換地方官乃是減少內亂的最好方式。
必須提前布局。
近幾日。
張四維總感覺到有些不對勁,但又不知到底是哪里不對勁,他只能等待著,等待著朝廷給他一個說法。
……
四月初三。
身在山西太原鎮的山西總督王崇古收到朝廷召令,令其迅速赴京,廷議邊策,召對咨詢。
王崇古面帶不解。
一般情況下,朝廷討論邊策都是在年底,而這次改到四月份,幾乎沒有這樣的先例。
他雖然奇怪,但亦不敢有所延誤,當日便開始返京。
此刻的他。
已讀過海瑞的那篇《晉省官商失序疏》,預計會有三十多名王家人受到重懲。
但他并不覺得朝廷會對他發難。
當下的王崇古,有一種自信。
這種自信建立在他戍邊三十余年的成功經驗之上。
他篤定,山西離不開他,山西百姓離不開他,朝廷也不敢讓山西離開他。
與此同時。
小萬歷派過去的廠衛已找到海瑞,然后直接就奔向王崇古家族與張四維家族的大本營,蒲州。
如今,王崇古在赴京的路上,張四維停職在家,根本無暇顧忌山西。
海瑞有足夠的時間與人力,將未曾查清的事情再徹查一遍,將更多“上蠹國帑,下剝民膏”的官員或商人揪出來。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