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朝朝會。
時長多以一個時辰為宜。
然今日已過了一個半時辰,皇極殿依舊是殿門緊閉,殿內喧鬧如市集。
此刻,殿內的爭吵者。
看似只有兩撥人,一撥支持海瑞奏疏之所請,一撥反對海瑞奏疏之所請。
實則,反對海瑞奏疏之所請者,并非一類人。
有攀附張王者,有純粹反對殷正茂者,有見風使舵的附和者,還有為使山西免遭苦難而顧全大局者。
其中,顧全大局者,人數最多。
未參與爭論者中,有人認真旁聽,有人低頭沉思,還有人因常朝過長而生出尿意,然只能夾腿忍著,不然一個月俸祿就沒了。
這一刻。
張四維與王崇古都感覺到勝利在望。
有如此多官員的支持。
足以說明海瑞的彈劾過嚴過苛,不符合實情,官員們皆不愿山西生亂,邊境生亂。
這樣一來,小萬歷與張居正便無法逆百官之意,反向為之。
與此同時。
小萬歷坐在御座上,目光掃視下方,正在將眾官員分門別類。
哪些為公、哪些為私、哪些是張王的親隨、哪些是跟風者,哪些是落井下石者……
已被他看得清清楚楚。
這正是他觀百官爭吵而不喊停的一個主要原因。
作為皇帝,識人很重要,而今日乃是個難得的好機會。
張居正、呂調陽二人則是站在最前方,微微瞇著眼睛。
作為內閣閣臣。
二人自然是要依據所有官員的意見,最后發言。
又過了一刻鐘。
小萬歷坐直身子,朝著下面道:“都靜一靜吧!”
小萬歷的聲音并不大,但卻非常有用。
數息之間,皇極殿便安靜下來,官員們也都紛紛站回原來的位置。
小萬歷看向張居正。
又道出了那句常朝常用語:“元輔,您怎么看?”
這一刻,所有官員都看向張居正。
張居正的意見非常重要。
只要他開口為張王說話,此事基本上就能大事化小,順利結束了。
張居正大步走出。
先將長須捋直,然后朝著小萬歷拱手。
“陛下,臣以為立即禁止張、王兩族經商,北境商貿將出大亂,不如令張閣老、王部堂親自處理,自禁其族經商,限期完成,如此,可輕懲張閣老與王部堂對家族的不察之失!”
張居正遵循小萬歷心意,此刻還在為張四維與王崇古找臺階。
只要二人答應如此做,至少官位可保。
雖然王崇古定然是再也回不了山西任職,張四維可能會被打壓一段時間,但朝廷暫時不會剝奪他的閣臣之職。
此做法,已算得上仁至義盡,對得起他們這些年的政績。
可惜。
張四維與王崇古皺起眉頭,根本不領情。
在二人眼里,一旦禁止張王兩族經商,家族便會迅速衰落,族內的年輕人便會受到打壓,而他們的仕途也就有了污點。
二人不喜張居正這種“官商只能擇其一”的做法。
他們覺得,張居正是擔心他們權勢過大,搶了他的首輔之位。
跪在最前方的張四維,胸膛一挺。
“陛下,對張王兩族禁商,便意味著朝廷認為張王兩族有叛國謀私之罪,臣寧死,也不愿背此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