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二十二日,天氣愈加炎熱。
北直隸的麥子陸續收割完畢。
雖然年初有過一段干旱,但影響不大,今年仍算得上是一個豐收的麥忙季。
此次麥收過后。
從宗藩手中清查出的田地以及他們“自愿”捐獻的田地,便全歸朝廷處理。
與此同時,在張四維與王崇古的配合下。
身在山西的方逢時與海瑞對張王兩族以及觸犯法令的晉官晉商,采取了一系列強硬措施。
那些被張王兩族推出的替罪羊,定然是要嚴懲的。
那些私售糧鐵給蒙古、女真人的奸商,定然是要嚴懲的。
那些侵占軍餉、倒賣勘合官文、勒索藩屬財物的枉法之官,定然是要嚴懲的。
因張四維與王崇古往昔之功。
他們的直系親屬們破財降官免災,得到了輕懲。
可以預見的是——
用不了一年,被禁商、被禁兼并土地的張王兩大家族就會變成山西蒲州的兩個普通家族。
只要張王兩族的族人聽話,憑借當下的族中之財,依然可以過著富足的日子。
若不聽話,朝廷下次的手段就不會如此仁善了。
接下來,兩大晉商巨頭的生意,將會轉移到無數小商人身上。
買賣也會變得更加公正透明。
這對山西的商貿而言,無疑是一次騰飛的機會。
至于邊貿互市。
合乎條例的商貿幾乎不受影響,而那些見不得光的買賣,則是全部被鏟除。
因戚繼光與李成梁配合著在邊境練兵,目前并未與蒙古人發生軍事上的沖突。
張王兩族之事,在民間也引起了巨大反響。
很多書生士子、商賈農人都在夸贊海瑞,稱朝堂有海瑞,實乃大明之幸,天下百姓之幸。
他們做夢都沒想到。
朝廷竟同時處置了一名內閣閣臣與一名部堂官,還將他們的家族連根拔起。
這在往昔,根本是他們想都不敢想的。
……
五月二十五日,午后,天氣燥熱,窗外蟬鳴陣陣。
翰林院,沈念的公房內。
沈念埋頭撰寫,準備著明日午后為潞王講學的講案。
他不一定完全照著講案講,但必須提前將講案交上去。
這是規矩。
這時。
負責沈念日常雜務的文吏文勝快步走到門前,敲過門后,高聲道:“沈侍講,近日添補的筆墨紙硯到了!”
“拿進來吧!”沈念開口道。
文勝將筆墨紙硯放到一旁的木柜中后,又道:“沈侍講,各個衙門都傳開了,海僉院上奏請辭,欲致仕回家。”
“嗯?”沈念略帶疑惑,問道:“這……這是何時發生的事情?”
“請辭奏疏應是近午時到達通政司的,然后便被送到了內閣,具體內容還不清楚,預計明日常朝會提及此事,各個衙門的官員幾乎都知道了。”
沈念點了點頭,然后朝著文勝擺了擺手,后者立即會意,迅速退了下去。
沈念坐在桌前,慢慢思索起來。
海瑞請辭,完全在沈念的意料之中。
朝廷去年請海瑞出山,是為了讓他徹查張王兩族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