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任務完成。
海瑞作為正四品的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應迅速返京。
右僉都御史乃是坐院官。
即海瑞在無外派差遣的情況下,接下來應在京師都察院供職。
然海瑞很清楚。
自己藏了一肚子的不合時宜且不言不快,京師絕大多數官員都不喜歡他。
比如這次。
海瑞知曉朝廷召開閉門常朝并將他的奏疏《官商蠧國疏》不予公布是為了大局,但他不喜歡這樣做。
他認為當下的朝廷應尊崇太祖之法,對所有貪官污吏一律嚴懲,才能使得天下官員忌憚。
但他知,朝廷不會循著他的想法去做。
海瑞知曉,自己若留在京師,一眾京朝官不自在,他也將更不自在。
故而他在山西的公差即將完成之后,欲致仕還家。
這個念頭。
沈念在上次海瑞給他寫的私信中,便已明顯感受到。
這一刻。
沈念好奇的是海瑞的請辭奏疏內容為何會傳播如此之快。
依照常例。
海瑞的奏疏會先送往通政使司,之后通政使司抄錄一份后,便會先送往內閣,內閣閣臣們擬定票擬,再呈遞到小萬歷的面前。
像今日抵達通政使司的奏疏,一般官員們明日才會知曉。
而今日。
奏疏抵京還不到兩個時辰,幾乎所有京朝官都知曉了。
這說明:是有人將此消息故意泄露出來。
沈念想了想后,不由得無奈一笑。
他想明白了。
有官員將此消息放出來,是讓眾官員都做好準備,想好對策,明日常朝上通政使司官員念到此奏疏后,他們該如何反應。
京朝官們大多不愿海瑞留在京師。
他們怕海瑞留守在京師,依照他眼里揉不得沙子的性格,彈劾奏疏可能會一道接著一道。
不愿海瑞留守京師的,甚至還有當下的四大閣臣。
這個出鞘的大明神劍,過于鋒利,任何人都有可能被其傷到。
就連沈念也覺得海瑞在京師不合適。
一則是海瑞嫉惡如仇的性格與當下的京官們格格不入;二則是海瑞呆在京師也會感到痛苦。
但是。
朝廷此時定然不會令海瑞致仕。
因為海瑞剛立過大功,名望正盛,若讓其致仕,天下百姓定然會有怨言。
沈念認真思索著。
接下來,將這把大明神劍到底擺在哪里,才能釋放出最大的能量。
……
翌日,清晨,常朝朝會。
小萬歷高坐于御座之上,文武百官匯聚于皇極門下。
今日沈念并未擔任起居注官,而是以翰林侍講的身份站在后面。
很快。
通政使司當值官員便念到了海瑞的請辭奏疏。
海瑞以“年老體弱,身體多病”乞請致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