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稱:官員胥吏夾帶私貨,謀取私利。
吳桂芳稱:運河之上開銷過大,官吏與漕軍夾帶私貨皆是無奈之舉。
他們稱:漕運河官對百姓壓迫太重,非死不休。
吳桂芳稱:這是運河上官員嚴格執行考成法的緣故。
轉了一圈,原來都是朝廷的錯。
吳桂芳說完后,張居正站了出來。
“短缺漕軍月糧,實乃朝廷無奈之舉,漕糧之重,重于泰山,朝廷制定的截止期,確實不能放松!”
張居正說出此話,顯然是認可吳桂芳所言的。
說白了,還是朝廷缺錢。
張居正緩了緩,朝著小萬歷拱手道:“陛下,當下漕運問題被揭出,引起民怨,臣認為應該刮骨療傷。”
“其一,重新統計漕軍數量,將人數從12萬人降低到六萬到八萬人,按時供給月糧,保障他們的生活。”
“其二,軍運與民運結合,但民運不再采取強制勞役,而是采取雇傭法,忙時雇傭,閑時不用,月錢透明,以防地方克扣。”
“其三,徹底杜絕漕運夾私現象,一旦發現,予以重懲,罰金為夾私貨物價值的十倍。”
“如此,漕運之弊可慢慢緩解,只是朝廷要多出一筆錢了!”
小萬歷微微點頭,看向殷正茂,問道:“殷閣老,可能完成?”
殷正茂仰著腦袋,高聲道:“戶部一定保證準時供給漕軍月糧,至于地方雇傭民夫,還應由地方出錢。若有些地方州府實在無錢,戶部可出,絕對不斷百姓一文錢,一粒糧!”
殷正茂在戶部的主張向來都是:該省省,該花花。
地方民夫若由戶部出,絕對是個無底洞,而地方出,然后向戶部匯報,將更迅捷一些,且監督者甚多。
小萬歷又看向漕運總督吳桂芳。
吳桂芳當即拱手表態道:“陛下,若漕軍月糧準時,百姓雇傭費用準時,臣保證,三個月后,不再讓漕船之上有一件夾帶之物!”
小萬歷點了點頭。
“當下,朝廷能給的錢銀有限,但至少給了他們希望,你要讓他們知曉,以后,他們的日子會越來越好。”
“臣遵命!”吳桂芳再次拱手。
小萬歷緩了緩,接著說道:“當下錢糧已到位,但這只是漕軍與百姓應得的。”
“每年參與漕運的百姓高達百萬人,身亡者有數萬,因勞役而殘疾的百姓更是不可計量。漕運是為了朝廷,為了邊軍,為了保證大家的衣吃住行與吃喝。”
“朕認為,接下來應出臺一系列恤民之策,在盡可能不耗錢耗糧的情況下,讓漕運勞工們看到希望,讓他們說不出類似‘以人為畜,苛政猛如虎’的話語!”
“丁元植所請的‘酷暑能歇,寒冬有衣,病而有醫,死而得葬’四點,朕以為是朝廷必須做到的,但還不夠,眾卿可有良策?”
小萬歷故意看向剛才站出來的那些官員。
王蔚等官員恨不得將腦袋塞進官袍里,論彈劾官員,他們有一套,但論獻言獻策,他們就差勁多了。
小萬歷環顧四周,群臣皆不答。
“當下想不出,便好好想一想,下次常朝前,朕要求近日呈遞彈劾奏疏的官員都必須呈遞一份恤民之策,未交者,罰俸三個月!”
“臣等遵命!”官員們齊齊拱手。
小萬歷接著道:“現在,咱們議一議殷閣老與沈侍講的罪名吧!”
“眾卿都想一想,假如你們奉命去處理馬頭集渡口漕運勞工暴亂之事,會如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