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父對著張居正斥責了一頓。
其稱:“肩巨任者不可以圭撮計功,受大恩者不可以尋常論報,老人幸未即衰,兒無多設不然之慮,為老人過計,徒令奉國不專耳。”
直白來講就是——
“你老子的身體非常硬朗,你不能為了照顧老子,而分散效忠國家的心。”
此信。
不但是令張居正看的,還是讓李太后與小萬歷看的。
張居正看到此信后,懸著的心總算落地,開始將全部精力都放在新政之上。
……
八月二十日,近午時。
山東承宣布政司,青州府,安丘縣。
一座小飯館內。
沈念的父親沈堯山與岳父顧東易帶著商隊成員,正在品嘗當地的特色小吃:芝泮燒肉。
年初,二人帶著商隊離京后,以振興北境商貿為目的,成立了堯東商行。
二人遵循“貨通北方,讓利于民”的經商原則,先后前往北境九邊、河南、山西、陜西、山東四省做起了運送各類貨物,扶植當地小商人的生意。
經營近八個月來,堯東商行已頗有名聲。
二人堅持,堯東商行的貨物一定要是同價位質量最好的貨物且損耗自負。
二人提出,利潤共享,堯東商行總行與分行的東家與掌柜只占盈利的一成,其它均平攤到底層工人身上。
當然,堯東商行對工人的選擇極為嚴苛,一般人,根本難以成為堯東商行的伙計。
沈堯山與顧東易見到山西張王兩族的衰落后,當即決定,堯東商行所賺的錢財,全部回饋于百姓,回饋于朝廷。
二人在杭州府存儲的錢財已經足夠為沈、顧兩大家族養老。
二人經商的目的,不是成為大明首富。
而是讓長江以北的商貿興盛起來,讓北方百姓對土地的依賴性降低,讓他們擁有更多賺錢的機會與方法。
如此,在大明全面施行一條鞭法后,北方的百姓也能得到實惠。
此刻。
二人正拿著朝廷最近頒發的《恤民養工令》一字一句逐讀。
他們了解沈念的文風,一眼便看出此法令是由沈念主筆。
沈堯山笑著道:“顧兄,咱們也該響應朝廷號召,讓工人伙計們活得更有尊嚴了!”
顧東易挺起胸膛。
“我們要比這道法令上的條例做得更好,朝廷是為了防止剝削,防止以民為畜,而我們要將工人們當作朋友,當作家人!”
“有道理!”
當下。
二人的目的,是要重構北方的商貿秩序。
將北境一團污水的商貿環境好好攪一攪,讓污水變清,渾水變亮。
二人不圖錢財,只圖能在大明商貿行當里留下一個好名聲。
這就是他們下半生活著的意義。
當然。
如果能助力沈念成為內閣首輔,而他們也在數年后成為首輔的父親與岳父,那就再好不過了。
自出門經商以來。
二人從未告知過任何人他們與沈念有關系。
但二人不知道的是,他們當下發展的如此順利,一方面是因確實有商貿之才,另一方面是在小萬歷的安排下,有錦衣衛會暗中幫助他們。
小萬歷最初派錦衣衛跟隨他們出京,只是為了保護他們的人身安全。
畢竟二人為小萬歷做過事。
但聽說過他們準備做的事情后,小萬歷越來越感興趣,越來越想了解,便令錦衣衛在不暴露的情況下,盡可能幫助他們。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