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皇極門下。
張居正來到跪諫的二十多名官員面前。
其后面,跟著呂調陽、馬自強、殷正茂、申時行、王錫爵等一眾官員。
為首的陳瓚、陸光祖、劉應節三人都抬起頭來,知曉此事該有一個結果了。
再僵持下去。
李太后與小萬歷任何一人的身體出現意外,他們都是天大的罪過。
張居正看向眾官員,長嘆一聲,然后做出了一個令所有人都未曾想到的動作。
唰!
張居正撩起官袍下擺,突然跪在了陳瓚等官員的面前。
官員們大驚失色。
張居正作為當朝首輔,跪天跪地跪君跪師跪父母,卻沒有任何理由向他們下跪。
這一跪,他們也受不起。
“張閣老,您……您……您這是?”距離張居正最近的陳瓚面帶疑惑地說道。
張居正跪在地上,面色嚴肅,環顧前方。
“你們是為了大明法令之公正而跪,是為了令陛下知曉朝廷法度高于一切而跪,你們做得沒錯!”
“而我張居正此刻跪在你們面前,是為了新政改革,是為了朝堂穩定,是為了顧全大局。”
“陛下年幼,璞玉待琢,是我張居正教化有失,主責在我。”
“當下,大明新政初行,絕不可再發生類似嘉靖初年大禮議之爭之事,不能再鬧下去了,諸位請起,此事便交由我在今日了結吧!”
……
聽到大禮議之爭,一些官員不由得變了臉色。
那場大禮議之爭直接導致五品以下官員一百多人入獄,四品以上官員八十多人停職待罪,十六名官員被廷杖致死。
雖然當下小萬歷沒有當年嘉靖皇帝那種乾坤獨斷的權力,但君臣一旦鬧到那種對立的地步,將會動搖大明江山,百害而無一利。
說罷。
張居正低下腦袋,朝著官員們深深一拜。
意思很明顯。
跪諫的官員不起,張居正便不起身。
而跪諫的官員一旦起身,就代表著對小萬歷的妥協。
張居正這一跪,注定是要載入史冊的。
為首的陳瓚、陸光祖、劉應節互視一眼,朝著彼此都無奈地點了點頭。
當下的局面,他們不得不妥協。
隨即。
三人緩緩站起身來,然后陳瓚朝著后面的官員道:“諸位,都起來吧,咱們等待張閣老給我們一個結果。”
官員們知曉一旦站起,就意味著小萬歷贏了。
但唯一能處理此事的張居正已跪在這里。
再鬧下去,此事將無人能解決。
頓時,跪諫的官員全都站起身來。
稍傾。
陳瓚與陸光祖將張居正攙扶了起來。
張居正見眾人都站起身來,當即朝著眾人重重拱手,然后看向一旁的一名內閣文吏,朝其說道:“令翰林侍講沈念、翰林修撰王家屏以起居注官的身份,立即前往文華殿!”
說罷,張居正大步朝著前方的文華殿走去。
張居正雖然妥協,但也要讓小萬歷長一長教訓,將今日之事記載在史冊之上。
官員們望著張居正偉岸的背影,心情復雜。
當下朝堂難以解決之事,只有張居正能夠解決,如果沒有張居正,此次之事便足以使得朝堂大亂。
小萬歷還是太不成熟了。
……
這一刻,文華殿內。
李太后居于簾幕之后,小萬歷坐于御座之上,馮保侍立在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