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反對聲過大。
沈念建議張居正先回家丁憂,安葬父親,而朝廷為了新政穩固,為了表達對張居正這些年來的貢獻,決定保留其首輔之職,等他歸來就任。
如此,此事的問題就變成了:朝堂不可一日無首輔。
然后沈念便出了一條計策:新設一個由皇帝直管,名為“票擬司”的臨時衙門。
此衙門設多名臨時差遣。
其名為:票擬檢詳官(檢詳,查考之意,亦是掌朝廷機要文字的官職)。
票擬檢詳官的人選由內閣推薦,小萬歷遴選,在六部與多個重要衙門中挑選,人數控制在十余人。
票擬檢詳官,皆擁有票擬之權,與內閣票擬平行操作。
即每日的奏疏,謄錄相同的兩份,一份交由內閣票擬,一份交由票擬檢詳官票擬。
之后,統一由小萬歷進行抉擇批紅,待張居正歸來之日,便將此臨時衙門廢棄。
往昔,小萬歷修改票擬被視作對閣臣的不滿。
但當下小萬歷修改駁斥票擬,將被視作正常操作,因為小萬歷就是票擬司最大的票擬官。
簡單來講——
就是令票擬司代替內閣首輔的一部分事務,為內閣減負的同時,也是為小萬歷親政提前做準備。
另外。
也讓一部分經常攻擊內閣閣臣的官員知曉票擬的難度有多大。
這就相當于小萬歷暫時失去了張居正這位統籌所有事務的“秘書長”,但卻擁有了一群“秘書侍從官”。
如此。
不但解決了張居正丁憂返鄉朝政將亂的隱患,也使得保留張居正首輔之位有了充實的理由,即新政改革,不可動搖。
有些隱藏之意,沈念沒有寫,但張居正心里清楚。
此策看似要等張居正二十七個月,實則票擬司這個草臺班子,根本不可能替代張居正的作用。
票擬,那是通過閱覽無數奏疏,通過對大明各種事務的統籌了解后,才擁有的能力。
當下讓沈念入內閣票擬,沈念都覺得力不從心,更別提其他人。
故而,沈念覺得,待到年初,便可尋理由使得張居正奪情回朝。
到那時,百官都能看出張居正的重要性,并且小萬歷的底氣也能更硬一些,反觀官員們反對的理由則會弱一些。
聰明人與聰明人之間,根本不需要太多的解釋。
張居正知曉沈念的這番布局,完全是為了讓自己盡早歸來。
這一刻。
向來堅強的張居正,眼眶泛紅,逐漸濕潤。
此時。
正是他最難受、最脆弱的時候,他需要關懷,但無數人卻都在朝他捅刀子。
唯有沈念,給他送來了溫暖,讓所有人都有臺階可下。
“有此策,吾心安,吾愿意丁憂返鄉!”張居正說道。
隨后。
沈念為張居正磨墨,后者開始撰寫丁憂請辭奏疏,并懇請小萬歷輕懲跪在午門前的官員們。
這一刻,文華殿內。
小萬歷也看罷了沈念撰寫的解局之策,申時行根據沈念的意思偏向“利于陛下親政”方向解釋。
小萬歷聽后,甚是高興。
待設立票擬司后,看似是票擬檢詳官分了內閣之權,其實是小萬歷分了內閣之權。
且因有諸多票擬檢詳官的存在,他不會太過勞累。
在他眼里,沈念此策的高明之處就在于票擬檢詳官的設置。
若沒有此官職差遣,讓小萬歷親自批閱奏疏,行使內閣首輔之責,他累死也干不完。
如此一來。
待明年年初,他便能找到合適的理由再次奪情起復,使得張居正歸來。
到那時。
反對奪情的官員們已知張居正的價值,在朝廷需要他的情況下,誰再阻攔,那就是找死。
小萬歷就在準備應下的時候,扭臉看了一眼馮保。
馮保立即會意,朝著小萬歷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