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這次即將舉辦的安瀾大會。
換作其他官員,即使開治河大會,也只是召集一眾漕臣河臣參與,百姓只是執行者。
但沈念卻用安瀾大會提升河工匠人的地位,讓他們看到自己在行業內的優秀,讓他們獻言獻策,為治河添磚加瓦。
這種尊重。
足以使得百姓們眾志成城,與朝廷一起攻克河患,而不是舉家搬遷。
“確實,確實!如此年輕,便有此等覺悟,外加家人更是幫助他,他大概率就是未來的內閣首輔啊!”王錫爵感嘆道。
申時行看向王錫爵。
“這幾年,連同你在內的許多官員,都稱我處事中庸,擅于調和矛盾,但做事總是立場不清,接下來,我便以子珩為目標,好好研究研究他,看一看循著他的選擇,我都能走多遠!”
“即使仕途一路走不遠,我在著書留世這一路也能走很遠!”
說罷。
申時行從一旁拿出一個厚厚的書冊,里面的內容,全都是對沈念在朝堂上所作所為的記錄與個人心得。
他儼然是打算以沈念為主角,寫一本大明新政變革的書籍。
王錫爵湊過去說道:“汝默,我二人合著此書如何,待日后年邁致仕,咱們若不貪不占不兼并土地,若想活得舒坦,沒準兒還要靠這本書養老呢!”
申時行頓時樂了,道:“此事,你知我知,不可有第三人知!”
王錫爵笑著點了點頭。
……
三月二十日,江陵縣,張居正祖宅,書房內。
張居正聽聞了朝廷將斥資一百萬兩白銀治河且籌備安瀾大會的事情。
他知,這些主意,大多都是沈念想出來的。
“好策!好策啊!還是年輕人有膽魄,善于折騰啊!”張居正感慨道。
若張居正在朝。
這樣的計策,他都不一定會答應。
因為有前車之鑒,因為朝廷有太多錢扔到黃河與運河之中,連一點水花都沒有泛出來。
外加他的仇敵太多,一有差錯,便會遭到攻擊。
“全力去做,若出現問題,有老夫兜底呢!”張居正喃喃說道。
張居正想了想,決定向小萬歷寫一封私信。
小萬歷舍得拿出一百萬兩白銀治河,但李太后與馮保一定有微辭。
因為曾經修砌內廷宮殿,朝廷都稱沒錢,小萬歷大婚,更是能省就省。
張居正需要為小萬歷打打氣。
讓他知曉此事若成,將為大明帶來什么,同時也想讓小萬歷知曉,即使不成,也必然是一次積累經驗的嘗試,完全值得。
……
三月二十一日,入夜。
江西承宣布政司,南昌府府城。
一座府邸的書房內。
五十八歲的江西巡撫潘季馴讀著三大閣臣聯名懇請他撰寫治河之策,競選河漕總督的書信,不由得濕了眼眶。
這兩年。
他在山西主抓丈田與一條鞭法,但卻一直沒有忘卻治河。
幾乎每個月都有河漕上的故舊,寫信告知他當下河漕的情況。
他不由得回想起當年與筑堤夫役同吃同住的場景。
那時的他,雖然很累,但卻充滿成就感。
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