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立敬本以為如此便能清丈寺田,將隱田找出。
哪曾想。
一眾僧人在寺田前掛了一個“圣母御賜之田”的牌子,并在寺田前,念誦佛法,阻撓清丈。
并稱若圣母太后言說眾寺院兼并了私田,他們才能允準順天府丈田。
圣母,便是小萬歷的圣母,慈圣宣文皇太后李太后。
李太后甚是崇佛。
經常前往西山的寺廟禮佛,也多次賞賜田地,至于賞賜了多少,她可能自己都不知曉。
金立敬通過百姓之言及查閱一些土地變賣的契約書。
發現京師西山的碧云寺、戒臺寺、萬壽寺、遺光寺、長安寺、潭柘寺等十余家寺院擁有寺田五千畝到上萬畝不等。
李太后顯然沒有能力賞賜如此多的良田。
但有“圣母御賜之田”的牌子在,金立敬便無法丈田,只能向上匯稟,確定解決方案。
沈念看到此奏疏后,不由得思索起此票擬應如何寫。
當下,寺院田地分兩種。
一種是皇家賞賜之田。
經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二十八年下詔:欽賜田地,稅糧全免。
一種是寺院自置田。
這類田地在洪武時期也完全免稅,但因日積月累,寺院兼并田地太多,在景泰二年(1451年),朝廷規定每座寺觀僅能保留60畝免稅田,余田按民田征稅。
然而,此條法令施行困難,遭到天下僧人的反對,他們私下兼并田地,且不上稅。
于是,在成化十六年(1480年),朝廷再次放寬界限,寺廟自置田500畝以下免稅,超出部分征稅50%。
有此策后,執行仍舊不理想。
因為寺廟會將一些自置田謊稱為皇家賞賜田。
外加朝廷在抑制兼并田地之策上左右搖擺,便忽略了寺田,使其瘋狂擴張。
而今,京師西山的自置田遠超過朝廷設置的免稅線。
若讓李太后確認這些田是不是“圣母御賜之田”,崇佛的李太后八成會點頭,因為在她眼里,若說出有損佛家的話語,會倒大霉,死后會入地獄的。
所以,此事根本不可能指望李太后的一句話解決。
朝廷之所以對寺廟免稅并賜田。
一方面是因太祖朱元璋尊佛;另一方面是因寺院承擔著救災、教育、為考生提供住宿、收容流民的職能。
但發展到如今。
諸多僧侶不耕而食,雇傭佃農耕地,收入全攬自己手中。
一些寺廟的主持,富有堪比大地主。
……
近黃昏。
沈念與一眾票擬檢詳官寫了一道票擬。
“佛法不違王法,懇請先丈京師西山眾寺院田地,而后確認是否為兼并之田。”
內閣與票擬司意見一致。
只要清丈一遍,得出準確數字,然后從內廷記錄在冊的賞賜之田計算出皇家賞賜田,剩余的便都是自置田。
口頭賞賜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