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時,一名青年僧人手拿拜帖來到他的面前。
“師父,有故人登門!”
何心隱停下手中的木槌,看向青年僧人。
“自入了空門,我便沒有故人,拒了吧!”
“來者是當下的翰林院侍講學士,沈念。”青年僧人說道。
這位青年僧人乃是何心隱的學生。
其跟隨何心隱數年,清楚百家議政時發生的一切事情,乃是為照顧何心隱而出家。
何心隱愣了一下,說道:“不見!”
說罷。
他手中的木槌突然掉落在地上。
何心隱望著地上的木槌,喃喃道:“我本以為早已看破一切,沒想到聽到他的名字,還是……還是難以忘卻世俗之事啊!”
百家議政之時,張居正沒有說服他,海瑞沒有說服他,但沈念那套論述朝廷對百姓重要性的話語,直接使得他信念崩塌,然后才有了當下的剃發為僧之事。
“我的心還是不凈啊,請他進來吧!”何心隱說道。
……
不多時。
沈念來到了何心隱的禪房,后者正在泡茶。
沈念拱手道:“晚輩沈念,拜見何先生!”
“沈施主,喚我寂山即可,坐!”何心隱伸手擺出一個請的姿勢。
當即,二人相對而坐。
何心隱將泡好的茶水放在沈念面前。
“多謝寂山師父!”沈念雙手合十,客氣地說道。
二人圍繞著苦落寺閑聊數句后,沈念道出了來此的目的。
何心隱緩了緩。
“沈施主,我已遁入空門,與京師之僧只聊佛法,不問世俗,恐怕要讓您白跑一趟了!”
“寂山師父,遁入空門,不是與世隔絕,而是心無雜念,向善而行。苦落寺平時施粥送衣,您皆參與,如今能救更多百姓,您為何要放棄呢?”
“您是擔心此事毀掉您剛剛建立起的圣僧名頭,還是因自身主張不能行后,只想著逃避!”
“清丈隱田乃是利民之國策,我相信你是知曉一些僧人之行徑的,是明白清丈寺田對天下百姓都是有利的,如此積德行善之事,您要拒絕?”
……
沈念說了一大堆后,何心隱雙手合十,先是道了一聲阿彌陀佛,然后道:“一切自有天意,自有因果,我不應干預!”
“天意?因果?天意就是寺田不丈,百姓受累,朝廷無奈之下,只能抑佛,甚至滅佛;因果就是一些貪念過重的僧人待身死之后,將下十八層地獄!”
“寂山師父,當下助力新政施行,實乃行善積德,實乃體現出家人以慈悲為懷的最佳時機!”
……
沈念站起身,丟下一句話:何先生,我本以為你是在出家,沒想到你只是在躲避,告辭!
然后,沈念就要離開。
就在沈念即將走出禪門之時。
何心隱朝著沈念道:“沈施主,讓我試一試吧!”
呼!
沈念不由得長呼一口氣,此事終于能迎來轉機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