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四。
殷正茂強丈寺田之事在京師街頭傳開。
諸多佛教信徒紛紛指責殷正茂強丈皇家賞賜之田,褻瀆佛門清凈,毀圣母太后功德。
這些信徒大多都來自兼并之家。
不過因為那兩名僧人懼死而不敢自焚,外加朝堂官員都沒動靜,他們也只是嚼嚼舌根,引起的輿論并不算大。
朝堂官員們之所以沒動靜,是因大家皆知小萬歷正在處理此事。
若小萬歷明發諭旨。
確認戒臺寺之田非兼并之田,那彈劾殷正茂、沈念的奏疏必然如同雪花一般落在通政使司的桌子上。
若確認戒臺寺之田是兼并之田。
那李太后近年來修廟禮佛的功德就會被損壞,佛門聲望也會進一步降低。
京師西山的其他寺院。
并未像戒臺寺那樣在寺田里掛朱元璋畫像、也沒有僧人發話反抗,但寺田旁已有僧人日夜值崗。
佛寺之興盛,來源于信徒之香火。
寺廟不會也不敢對抗朝廷政策,但卻可以操縱一些信徒抵抗。
殷正茂面對民間的指責咒罵,根本不屑于解釋。
在他眼里,這些寺田無論是不是賞賜之田,都應將其奪下,以保證全國丈田的公平性。
……
四月初七,近午時。
就在京師的官員胥吏們都觀望著朝廷會對西山眾寺院之寺田采取何等措施時。
僧錄司內突然傳出消息——
萬壽寺主持慧啟禪師懇請朝廷清丈寺田,并稱清丈過后,萬壽寺自留賞賜之田不超過五百畝,留自置田不超千畝,自置田依稅納糧,其余之田,盡數捐公。
萬壽寺雖資歷不如戒臺寺。
但卻是當下最正統的皇家寺廟,也更能代表西山群寺。
就在許多人都疑惑萬壽寺為何這樣做之時。
半日間。
碧云寺、戒臺寺、遺光寺、長安寺、潭柘寺等西山剩余的十二座寺院,也分別前往僧錄司報備,懇請朝廷清丈寺田,所言話語與萬壽寺一絲不差。
此乃最好的結果,也是無數人意想不到的結果。
在京師諸官眼中。
西山眾寺院寺僧的覺悟根本沒有這么高。
沈念知曉后,又驚又喜。
他想到何心隱有能力說服諸寺的方丈、首座,但沒想到速度竟如此快。
有這十三座京師名寺打樣,天下其余寺院絕不敢再找借口,拒丈寺田。
……
翌日。
沈念通過民間小報才知,這兩日,何心隱與西山群寺的高僧們,聚而論佛。
佛門修行理念很多。
有以明心見性為理念,追求頓悟心性,講究因果。
有與儒家觀念結合,強調孝道即佛性。
還有心學信徒轉修佛學時,提出良知即佛性。
……
這些皆被佛家吸收,成為修佛的一部分。
何心隱提出一條新主張:悟己渡己不如悟眾生渡眾生,提出行善即佛性,倡導入世行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