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萬歷思索著,接下來到底該如何做,才能保證北境太平,無戰亂發生。
……
午后。
翰林院內,沈念正坐在桌前發呆。
最近幾日出現的事故太多,讓他感到有些恍惚,還有些不對勁。
先是北境即將開戰的傳言,而后是遼東總兵李成梁的三宗罪,張居正之父兼并田地,最后呂調陽還臥病在床。
沈念喃喃道:“這些亂子連在一起,似乎在說:北境將亂,而張閣老難歸!”
“這……這不會是某個人的陰謀吧!”
沈念的腦海中突然想起一個人。
此人乃是這些亂子發生后的最大受益者,但是他當下還不能篤定這個想法是不是真的。
……
入夜,南京城。
秦淮河上,一艘華麗的大船緩緩前行。
船板上。
一名妙齡歌伎手抱琵琶,正在吟唱一支非常歡悅喜慶的曲子。
“玉天仙,人間少,相逢處,花朝巧。喜孜孜,寶髻斜簪,笑吟吟,羅袖輕飄……”
而在歌伎對面坐著的,赫然就是南京禮部尚書張四維。
今日,他聽聞呂調陽病倒臥床不起時,甚是高興。
不由得登船飲酒聽曲。
北境即將開戰的消息是他命人杜撰的,御史彈劾李成梁三大罪的幕后指使者是他,舉報張居正父親兼并田地的幕后指使者還是他。
此乃他設計的“三策回閣”之計。
他的目的,就是讓小萬歷覺得北境動蕩,需要鎮撫,而張居正又難以回朝。
張四維,受王崇古與楊博這兩位邊疆名將影響,習知邊事,深諳蒙古各部動態與邊防策略。
滿朝官員皆知。
當年促成俺答和議,他功不可沒。
他相信,小萬歷很快就會想起他。
當下的兵部尚書、山西巡視方逢時,遼東巡撫張學顏對韃靼了解甚少,無法扛起鎮撫之責。
至于戚繼光與李成梁,武將出身,只會戰而不會和。
在張居正難以回朝的情況下,滿朝文武只有張四維有能力解決北境可能出現的問題。
此刻。
張四維心中已想好了小萬歷對他的安排。
先是令他取代方逢時任北京兵部尚書,然后巡查北境,鎮撫韃靼各族。
待半年后歸朝,他便能再次入閣。
若張居正仍未歸來,當下的三位閣臣在政事能力與體力上皆不是他的對手。
他擢升為首輔,指日可待。
如果小萬歷過幾日仍未想起他,他便呈遞奏疏,主動請纓。
這一次,張四維為施行“三策回閣”之計,可謂下了血本,將養老錢都拿出來了。
為了以假亂真。
他花錢買通了韃靼部落中的許多人,令他們宣傳大明丈田全國之事使得地方頻發民亂,令他們宣傳土蠻族將大舉進犯遼東……
至于李成梁的三大罪以及張居正父親兼并田地之事,都不算冤枉,他任閣臣時,便知如何對付這兩人。
這時,一陣涼風吹過。
張四維站起身,先看向倒映著船影燈籠的秦淮河水,然后望向京師方向,喃喃道:“大明天下,非吾不能鎮服北境,老夫終于要站起來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