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有喜了?”
沈念一臉激動地走到顧月兒面前,攬住她的柳腰,問道:“確定有喜了?何時發現的?”
“今日孫大夫剛診過脈,說是三個月了!”顧月兒俏臉微紅。
一旁,小言澈高聲喊道:“弟弟!弟弟!我要有弟弟了!”
聽到此話,沈念便知是母親教的。
自去年年底,沈母就催著沈念與顧月兒要二胎,還一直問小言澈想不想要個弟弟,她甚至與顧月兒合計再為沈念納個妾,只為能讓沈家人丁興旺。
當年,沈母因身體不好,只要了沈念一個,感覺對沈家有愧。
故而便想令沈念多要幾個孩子,特別是男孩子。
不過,沈念卻想要一個女孩,以便湊成一個“好”字。
如今顧月兒有喜,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沈念都不用再被催促了。
這使得他心情大好,食欲大開。
當即,一家四口人便坐在飯桌前吃喝說笑起來。
……
十月十二日,上午。
一道由鳳陽府泗州知州杜元聯合當地士紳鄉賢撰寫,交由南直隸監察御史李戴呈遞的一份奏疏,引起了朝堂官員們的熱議。
此奏疏抨擊了河漕總督潘季馴當下的治河之法。
稱潘季馴在洪澤湖以東大筑高家堰,抬高水位,將會淹祖陵、毀淮北。
日后若遇大雨,黃河倒灌,將會造成鳳陽府內的十余萬百姓無家可歸,他們向潘季馴懇請開支河分流入海,然潘季馴訓斥他們是:爾等焉通河治,此舉實乃為泗州而害漕運乎!
此奏疏之所以引得朝堂百官熱議。
是因此奏疏詳細描述了待八十里長的高家堰大壩建成后,淮河水全部匯入清河口沖刷黃河泥沙,將導致洪澤湖的水位迅速上漲,使得本就低于淮河的泗州城與明祖陵成為洼地,但凡淮河水弱于黃河水,黃河便會倒灌,使得泗州與泗州旁的明祖陵成為一片汪洋,且很長時間都難以恢復正常。
明祖陵。
即明太祖朱元璋的高祖朱百六、曾祖朱四九、祖父朱初一三代的衣冠冢。
觀其名,就能看出當年的朱家甚是貧困。
其祖輩身死都是一張蘆席裹尸,然后挖個坑便隨便埋了,根本沒有墳墓,更談不上尋尸身了。
后來朱元璋收復鳳陽之后,因此處是他的出生之地與祖上生存之地,便在鳳陽府泗州城北建造了祖陵,名為:明祖陵。
明祖陵位于淮河下游,距離黃河與淮河交匯處的清河口,僅僅有二百余里。
只要黃河水泛濫,泗州城與明祖陵便有被淹的風險。
明代歷代帝王為了保住這塊“王氣所鐘、命脈所系,太祖出生之地”,不惜工本,或筑堤造堰、或開河泄水,全力保護著這座祖陵。
祖陵,實乃朱家帝王之氣匯聚處,其重要性甚至大于漕運,大于民生。
涉及大明王氣之盛衰,自然引起了很多官員的關注。
京師許多官員知曉潘季馴的“筑堤束水,借水攻沙”之策,是在徐州至清口一帶修筑數百里的大堤。
但并不知潘季馴為了能將淮河水逼至清口匯黃,沖刷泥沙,竟在洪澤湖東將高家堰又翻修起來,目的是將曾經的“北堤南分”之規劃,變成南北俱堤。
一些略懂治河之策的官員開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