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讓他再次感到干勁十足。
與此同時。
高拱的妻子張氏、養子高務觀也都被錦衣衛帶出詔獄。
不過沒有將他們帶進刑部大牢,而是讓他們暫住于刑部官舍中,高拱對朝廷有功也有過,而今已經身死,朝廷還是要撫恤的。
……
兩日后。
經內閣與三法司研判,小萬歷批準,以“挾私”與“詐偽”罪,對王世貞革除所有職銜,貶為庶民,永不敘用。
當下的王世貞屬于停職留用,還擁有進士身份與免稅特權,但今日之后他便什么都沒有了。
這個懲罰不算輕。
但相對于王世貞慫恿天下讀書人宣傳《病榻遺言》,意在令張居正身敗名裂,阻礙新政施行,這個懲罰已經算是輕的。
若不是王世貞的致歉書消解了一部分此事對朝堂新政的負面影響,他絕對會被判處死刑。
與此同時。
對王世貞的十二名學生以挾私詐偽之從罪,一人笞八十,驅逐還鄉;對江南一眾書院的傳謠行為,念其乃是初犯,不再追究。
當王世貞得知他并沒有被判處流刑或死刑,也沒有牽連過甚后,不由得甚是興奮。
當下,他的心本就不在仕途。
接下來,他可以更加自由地著史了。
沈念已向他保證,只要有理可依,有史可據,即使是對朝廷不利的觀點,他依舊可以隨便寫,只要不再使用極端的方式宣傳即可。
至于對高拱之妻張氏、高拱義子高務觀還有已逝高拱的處置,朝廷更是寬宏大量。
張居正進言稱:高肅卿主理隆慶和議,使得北虜稱臣,功不可沒,外加《病榻遺言》乃是被罷官后的氣憤之言,本人未曾宣揚印刻,其功遠遠大于過,應有恤典。
于是,小萬歷對高拱贈復原職,但只給半葬(即殉葬費朝廷出一半),另外不派官員祭奠,不蔭一子授官或入監。
張氏與高務觀無罪釋放,由官驛送他們回家,高拱遺作不禁不燒,但須經過朝廷審核后,才能刊印留世。
張氏與高務觀甚是感激。
他們本以為進了詔獄,定然會喪命,沒想到被無罪釋放,且朝廷給予了高拱一定的尊重。
對王世貞等人的處置,朝野內外,皆無異議,朝廷如此做,已是相當寬容與大度。
若放在其他年代,有人如此散布謠言,可能早就杖斃許多書生士子了。
……
十一月二十八日,清晨。
沈念苦思冥想數日,終于想出了一道阻止民間輿論裹挾朝政的良策。
他將奏疏命名為:請設《萬歷民鑒》疏。
沈念認為天下百姓,抨擊朝廷,抨擊朝臣,易于相信對當權者不利的流言,根本原因是他們認為官民本就對立,認為一個是剝削者,一個是受虐者,故而他們嫉惡如仇。
比如:沈念前期因過于優秀,擢升迅速,便有人傳沈念乃是張居正的私生子,很多人信以為真,并且覺得只有如此,沈念才會擢升得如此迅速。
比如:諸多不識字的底層百姓,只是因當地的士紳地主告知他們朝廷丈田是與民爭利,他們便拼死相抗,殊不知,朝廷是為了讓他們從佃農變成富農。
于是,沈念決定令六部組稿、翰林院編撰、小萬歷與內閣審核,內廷印制,做出一本讓百姓的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