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極門下。
英國公張溶跪在正前方高聲道:“五軍都督府操練廢弛,危乎社稷之安,實乃臣等之過。今累陛下思出良策,欲籌建內操軍,重塑軍紀,為天下軍卒垂范,臣等愿全力支持!”
朝堂之上,第一個表態者的意見往往很重要。
因為其大概率代表著圣意。
“臣等愿全力支持!”五軍都督府的一眾主官齊齊拱手。
這一刻。
參加常朝的官員幾乎都看出張溶等人是被小萬歷提前授意,這些人營造出此等氛圍,只為等其他官員齊呼一聲:臣附議。
張居正的臉色變得陰沉下來。
明眼人都能看出,小萬歷籌建內操軍,宣稱‘重塑軍紀,為天下軍卒垂范’的目標,根本就是胡扯。
三千名青年宦官豁出命去練也成不了大氣候,更不可能代表大明京營的軍容軍紀與戰斗力。
小萬歷此舉,就是為了增皇權,壓臣權,讓自己更有話語權。
官員們都能看出這個意思,但卻不能挑明。
因為小萬歷欲增權,乃是理所應當,天經地義,這個天下本就是朱家的,誰能指責?誰又敢指責?
“臣附議!”
“臣附議!”
“臣附議!”
……
頓時,陸續有官員站出,表示支持施行《禁掖內操軍籌備策》。
這些官員,不是投機者,便是希望小萬歷早日親政、去內閣之權的官員。
歷朝歷代的朝堂上為什么總是出現指鹿為馬這種簡直不可思議的事情,便是因為對錯不重要,重要的是站隊。
這些官員,無疑更希望小萬歷早日親政。
不多時,便又有十余名官員站出附議,而其他官員則是望向內閣三閣臣,等待他們的意見。
張居正一言不發,其實已經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就在這時,兵科給事中王備站了出來。
“陛下,臣反對此策!”
“禁中操練兵卒,必將使得內廷宦官權重,易引發宮廷政變,另外,此舉耗費巨大,增加朝廷財政負擔,臣以為甚是不妥!”
王備的話音剛落,兵部職方清吏司郎中趙遇達也站了出來。
“陛下,京營軍紀糜爛、兵卒懈怠貪腐,根治之法,是京營制度改革,僅憑操練三千宦官,能有何裨益?難道這群沒根的半人經過訓練就能比京營挑選出來的兵卒更具有戰斗力嗎?”
聽到此話,馮保的臉都氣得綠了。
他最厭惡的就是這些出言抨擊宦官身殘的文官。
但在常朝之上,小萬歷不讓他開口,他絕對不能表達意見。
他默默記下了王備與趙遇達的名字,準備日后尋到機會,一定給這二人穿小鞋。
這時,英國公張溶解釋道:“禁中練兵,首選宦官,乃是遵守祖制,內廷宦官皆為皇家家奴,與外界幾無接觸,他們引發宮廷政變的可能性極小,至于耗費巨大,其若能達到為天下兵卒垂范的作用,那絕對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