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二十日,京師的天越來越熱。
京郊的田地里一片金黃,麥子已熟,農家正值忙碌之時。
城內街頭隨處可見各種飲子攤鋪,禁中與京師各個衙門也都開始用冰消暑。
這幾日,京師內最忙碌之人,不是內閣三閣老,不是六部部堂官,更不是翰林院一眾修史官。
而是小萬歷。
小萬歷因沈念的《天子練將策》而忙碌。
忙著為這個新籌建的天子親軍起名,忙著定訓練場地、定俸祿、定職位、定訓練官、定武器裝備、定馬匹等。
他想將這支隊伍完全攥在自己手中。
然后培養出一眾可為天下軍卒垂范的良將名帥,故而事事都親力親為。
……
近午時。
沈念被傳召對,來到了文華殿。
“沈卿,朕為這支天子親軍擬了諸多名字,你來瞧一瞧,看哪個更好一些?”小萬歷抬頭看向沈念,笑著說道。
隨即,一名小宦官將一份文書呈遞到沈念手里。
沈念看到這名小宦官的模樣,不由得一愣。
其竟是上次舉報印綬監大太監鄭三思貪墨,給沈念獻賬冊的十五歲小宦官方平。
他本是印綬監的小宦官。
而今能伺候在小萬歷身旁,負責端茶倒水、遞送東西,說明已成為了內官監宦官。
內官監能夠伺候在小萬歷身旁的宦官,全是司禮監掌印太監馮保或司禮監秉筆太監張宏嚴選,且能讓小萬歷看得順眼的。
他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處于這個位置,足見他必有過人之處。
內廷宦官的競爭甚至比外朝官員的爭斗還要慘烈。
曾經被認為有潛力接替馮保、張宏官職的張誠、張鯨、徐康等宦官,要么被外派,要么被派遣到不重要的內廷衙門,已無絲毫權勢。
沈念的驚訝轉瞬即逝,當即接過文書認真看了起來。
大明軍伍以衛所為制。
軍隊番號多以“衛”命名,比如:錦衣衛、金吾衛、羽林衛等。
小萬歷草擬的名字有宸樞衛、天翊衛、龍行衛、天儲衛、麾御衛、韜宸衛、圣武衛、精武衛等。
這些名字,一看便像是天子近軍。
沈念緩了緩,道:“陛下,臣以為‘精武衛’三字更好一些,精于武,方能衛于國!”
“哈哈,沈卿,你與朕想得一模一樣,朕最鐘意的就是這三個字!”
小萬歷一臉興奮,將御案上的一張宣紙提起,上面正好寫著“精武衛”三個字,墨跡還未曾徹底干。
他非常喜歡與沈念這種想法一致的感覺。
沈念拱手,繼續道:“陛下,臣以為,當下還不宜定番號,因為這些人是否有資格擔任天子親軍,成為陛下重點培養的將帥之才,還未曾經過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