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一日之間。
沈念那句“不想成為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和“百姓擁護,才是護衛大明最強大的力量”便傳遍了京師各個衙門。
這兩句話看似通俗淺顯,卻契合天下底層兵卒心理且有凝聚民心之效用。
而能傳播如此之快,顯然是小萬歷的授意。
前一句話,被文武百官解讀為此乃小萬歷要告知天下:日后“將之子孫為將,兵之子孫為兵”的普遍規律將會被推翻,唯軍中有才者取之。
后一句話,則一直是當下新政的主基調,即:得民心者得天下。
小萬歷不但將沈念的這兩句話傳出,同時還命兵部將沈念在精武學院的文訓講稿傳到九邊重鎮。
一方面,他為向百官證明自己主導籌建“精武學院”是一項影響深遠、能有效提高大明軍事實力的正確行為。
另一方面,他欲彰顯皇權,已表達出要將天下軍權掌控在自己手中的想法。
……
內閣值房。
張居正也看了沈念的文訓講稿。
“子珩還是有大智慧啊!有子珩在,九百兵卒日后絕非陛下之私兵也!”張居正輕捋長須說道。
別人看不出沈念文訓講稿的特別之處,張居正卻一眼看了出來。
沈念一直都在強調,九百兵卒的目的是保護整個大明,為他們灌輸的是衛國護民思想,而非讓他們成為小萬歷的私兵。
如此,這九百兵卒成才之后,才能有大建樹,而非對小萬歷唯命是從。
這也契合了沈念一直提出的“民為貴”思想。
張居正能想到這一層,是因小萬歷這兩年來,將內帑之財看得比太倉庫之財更重要所致。
一位明君,絕不能為皇家而不為公家。
小萬歷在這方面的覺悟非常低,仍需要著重教育。
至于小萬歷,絕對不會想到這一層。
因為在他眼里,大明即皇帝,沈念所言的保護大明,就是保護他。
……
眨眼間,到了七月份,《萬歷民鑒》第二期即夏季刊,正式出爐。
此刊一經發布,便使得京師與地方諸多小報聞聲而動。
因此刊內容真實,少有歌功頌德的官樣文章,外加聚焦民生民藝,使得天下百姓頗為關注。
諸多識字的百姓甚至將其抄錄放入家中,不時翻看。
這導致,但凡街頭小報之內容涉及此刊,對其中的內容進行解讀,便能暢銷。
許多連舉人都考不上的窮秀才,寫解讀此類文章獲得稿酬,都能大賺一筆。
朝廷對民間街頭的多樣化解讀,甚至對一些政策的抨擊,都未曾干預。
因為這都是真實的聲音。
要比那些類似“沈念是張居正的私生子,李太后與張居正有說不清的關系”之類的謠言要強多了。
當下的朝廷,漸漸開始允許書生士子們自由發聲,且尺度越來越大。
但必須是發出真實的聲音。
造謠者,依舊在廠衛嚴厲打擊的范疇之中。
……
七月十四日,近午時。
一條消息在京師各個衙門流傳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