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尚書兼山西巡撫方逢時,以‘斬首萬余級,拓地七百里,邊帥武功之盛,二百年來未有’之理由,上疏為遼東總兵李成梁請封爵位。”
此消息一出,立馬成為京師各衙門熱議之話題。
大明一朝,武將封爵,條件極為苛刻。
非不世之功而不封。
其中基礎的硬性條件是:斬首兩千級以上,或內部平亂有大功或有拓邊之功,才能進入封爵的討論范圍。
當下,九邊總兵包括戚繼光在內,無一人有爵位。
但是,李成梁卻符合“開邊封爵”之傳統,將其納入封爵討論之中,并無不妥。
兵部尚書方逢時所請,合乎規矩。
不過軍功也只是一方面,能不能封爵,主要還是看朝廷的決定。
一些反對此奏疏的官員,擔心一向支持李成梁的張居正會立即撰寫票擬,做出同意的決定,當即午飯都顧不上吃,紛紛撰寫奏疏反對。
反對之激烈程度,令沈念都感到不可思議。
通政使司前廳的大門都被一些性格急躁的官員擠壞,不到兩個時辰,反對奏疏便達到了近百本。
除了科道官,六部、翰林院、大理寺等衙門的官員,皆反對李成梁封爵。
理由有:李成梁為邀功多次虛報戰功,曾殺害無辜流民與女真部落平民,甚至將小規模沖突夸大為大捷,冒領獎賞;李家子弟多任要職,克扣軍餉,壟斷貿易,使得遼東之兵只知李家,不知朝廷……
因李成梁練兵打仗,全仰仗個人威信,任人唯親,故而在京師文官眼中的人品甚差。
不過,一些官員目的不純。
他們抨擊李成梁,完全是不想令武將勢大,但凡有武將勢大,他們就會立馬踩上一腳,讓武將明白,他們必須矮文官一等。
當然,也有夸贊李成梁者,比如兵部左侍郎梁夢龍。
他稱李成梁累計拓地七百里的功績為實,使得蒙古諸部不敢侵犯遼東的戰績為實;對女真諸部分而治之,以夷制夷,遏制女真各部發展的功績為實;通過筑城建堡,完善遼東防御體系,打造遼東鐵騎的功績為實,雖性格有所瑕疵,但不可磨滅其功績,九邊邊將,李成梁無愧第一。
梁夢龍夸贊完李成梁后,還忍不住抨擊了一番反對者。
他稱:反對李成梁封爵的部分文官,非為朝廷,而是刻意壓制武將擢升。一些文官刻意針對武將,對武將壓制過度,使得一些武將建立功勛后,不得不立即犯下貪財好色的過錯,免得被彈劾為有專權亂國之傾向。
他還稱,當下的五軍都督府上下全無武人之風,就是壓制過度所致,此舉也使得大明軍事效率低下,將才凋零。
放在往昔,梁夢龍絕對不敢說此話,因為將得罪一眾文官。
但當下,小萬歷有整頓軍伍之傾向,而要使得武人不再頹靡,便必須提高武將的地位。
此話,可謂一下子捅了馬蜂窩。
諸多反對李成梁封爵的文官,將矛頭對準了兵部左侍郎梁夢龍。
……
近黃昏,兵部衙門前。
十余名科道官遞上拜帖,欲找梁夢龍理論一番。
對言官而言,吵架也是公事的一部分。
吵輸吵贏都能算得上考績,吵贏還能額外獲得好名聲,能令自己破例擢升,故而人人踴躍。
梁夢龍知曉后,本不想與他們爭論,但知曉若不讓他們進兵部,他們將在兵部衙門外嚷得更兇,便令人將他們請到了前廳。
……
兵部前廳,十余名科道官見到坐在正前方的梁夢龍后,微微拱手后,直接開噴。
“梁部堂,太祖當年廢除大都督府,廢除勛貴之傳統,強調武將領兵,以文督師,您不會不知為什么吧?”
“梁部堂,太祖曾言,武官不修文學,不通治道,終非良將,遼東李成梁這等粗鄙好財專權之人是良將嗎?”
……
一眾科道官開口便拿太祖朱元璋來壓制梁夢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