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六日,午后,南京守備府,前廳。
四大欽差聚在一起。
申時行將魏國公徐邦瑞、王岳、孫隆等人的供詞放在一旁,有些氣憤地說道:“認小罪而不認大罪,這幾人沒一個省油的燈!”
在受災三府賑災撫民事宜陸續展開后,四大欽差便繼續提審魏國公等人。
在海瑞提供的翔實證據下。
魏國公等人不得不承認受災三府常平倉儲備糧分別被挪用于去年稅糧與去年的織造費用,水患發生時,倉內已空空如也。
此事的主犯為守備太監王岳、魏國公徐邦瑞和蘇杭織造太監孫隆,從犯是受災三府知府。
他們認下此罪。
一方面是證據充實,無法抵賴。
另一方面是認下此罪肯定會被罷黜,但還不至于是死罪,因為他們對儲備糧的挪用,為公而非為私,相當于拆東墻補西墻。
而涉及欺瞞朝廷挪用賑災銀于皇家織造和暗殺南直隸巡案御史曹正之事。
徐邦瑞、王岳和孫隆互相推諉,皆稱對方為主犯。
在這兩件事情上,主犯必死無疑。
他們熟讀《大明律》,非常清楚如何認罪,懲處才能降到最低。
海瑞輕捋胡須,面色嚴肅地道:“事實俱在,他們不過是在狡辯鉆空子而已,我建議再審,攻心為上!”
目前,證據已指向他們,只是主犯從犯難定。
海瑞問案,擅長攻心。
在審問中尋到對方的解釋漏洞,也能審出主犯從犯,進而進行定罪。
“可以,我們現在就去再審!”申時行說道。
就在申時行、馮保、沈念、海瑞四人站起身時,錦衣衛千戶石青快步走了進來。
“四位欽差,魏國公徐邦瑞和守備太監王岳改供詞了,他們稱自己是挪用賑災銀的主謀,擅自將賑災銀用于皇家織造,蘇杭織造太監孫隆并不知常平倉無一粒儲備糧。”
“什么?”
申時行面帶詫異,接過石青手里的供詞。
他看罷之后,面色嚴肅,然后將供詞交給海瑞,一旁的沈念與馮保連忙湊了上去。
不多時,沈念便看完了二人的供詞。
這二人稱,以受災三府常平倉儲備糧被水患所毀請求朝廷提供賑災銀乃是他們的主意,蘇杭織造太監孫隆雖因皇家織造挪用過儲備糧,但并不知常平倉已無儲備糧。
二人如此做的緣由是——
十萬兩賑災銀用于救災,雖能使得更多災民活下去,但在冬季到來后,災民會再次受冷受饑,無家可歸,繼而引發一系列問題,為南直隸持續帶來諸多麻煩,影響他們的政績。
而水患若耽擱了孫隆為精武學院做冬服之事,二人也會遭到責罰。
故而不如在賑災上做面子活兒,將賑災銀挪用于皇家事上,如此也能讓孫隆在小萬歷面前為他們美言幾句。
他們還強調,孫隆并不知常平倉無糧,他為了完成皇差,才欣然接受二人提供的八萬兩銀。
此外,暗殺南直隸巡案御史曹正,也是他們的主謀。
原因是曹正很難如受災三府知府那般,與他們同流合污,不殺,他們的陰謀便會泄露。
此口供一出。
徐邦瑞和王岳便是死罪,而孫隆則能夠逃過一劫。
沈念微微皺眉,并不相信這份口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