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京反駁道:“你一個諫官,可知宋江如今盡占青、濰二州,正要攻兗州,梁山民風彪悍,雖是羈靡縣,卻也兩次挫敗青州賊寇,有功不賞,豈不寒了將士進取之心?”
當下就要請旨,降罪陳衿。
宿太尉奏道:“陳正言素來遇事敢言,此言也是為國家計,何罪之有。太師之言,也是謀國之言,青州賊寇猖獗,不可不防。”
當下,天子準奏,隨即降旨:“合壽張、陽谷、中都、鄆城、范縣,為梁山羈靡州,為節鎮。著梁山知縣趙禎升梁山節度使領觀察使,寧遠將軍,爵為開國子,勛:上騎都尉。夫人程氏封宜人。”
高俅出班奏道:“陛下,前番征剿青州賊寇,初戰也曾大勝。只因沂州高封不熟地理,誤中埋伏,這才退回沂州休整。如今秋高氣爽,天氣清涼,只等秋收之后,糧食供應充足,選兵調將,就可前去征剿。”
天子聞奏,隨即降下圣旨,就委高太尉選將調兵,前去剿捕,務要掃清宋江一伙。
高太尉又奏道:“陛下,我聞宋江這伙草寇,分兵據守各處。草寇無智,能征慣戰的老賊分散開來,正是取勝之機。量此草寇,不必興舉大兵,臣保舉一人,再讓各處州府策應,必能收復。”
天子道:“卿若舉用,必無差錯。即令起行,飛捷報功,加官賜賞,高遷任用。”
高俅奏道:“此人乃開國之初,河東名將呼延贊嫡派子孫,單名喚個灼字。現受汝寧郡都統制,使兩條銅鞭,有萬夫不當之勇。臣舉保此人,可授兵馬指揮使,領馬步精銳軍士,克日征剿青州賊。”
天子道:“著樞密院赍敕前往,星夜宣取。”
不提高太尉撥一員軍官,赍擎圣旨,前去宣取。只說童貫下朝后,并不回府,隨蔡京一同回了太師府。
二人坐定,蔡京道:“今日你可見了官家聽聞梁山縣知縣趙禎姓名,臉色有異?”
“嘶···,仁宗?”
“正是,你我都大意了,卻不曾想到這處。本朝太宗皇帝,本名趙匡義,避太祖諱,改名趙光義,即位后,為百姓光、義二字眾多,又改名炅,以此體恤百姓。今日官家雖然不曾發作,這禎卻不能再叫了,樞密打發這兩個信使回去說一聲,讓他上一道請罪的奏折。”
童貫聽了,點了點頭。
卻說大朝會之后,又過去五六日功夫,趙禎接到圣旨。吳用等一眾聽了,各個歡喜,恭賀趙禎高升。
梁山、壽張、陽谷、中都、范縣、鄆城六縣也接到敕令,中都、范縣、鄆城三縣知縣面面相覷。這梁山州分屬節度州,又是個羈靡州,州中官吏任命悉出自趙禎。
眾人只待趙禎派人來交接,府庫倉廒、刑名案卷、錢糧賬目清點無誤之后,就要回汴京待職。
如此倉促,這可要了三個知縣的命了。須知,這三人仗著一縣正印官,哪里會沒有錯漏,接到敕令之后,只得強令孔目、曹司、書吏、令史等一眾胥吏,整理各色公文、賬目,補足府庫倉廒中各色短缺。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