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是有家眷,又沒什么緊要的事,時遷也不催促,一路上走走停停,每日不過行三五十里地。
這徐晟只有六歲,前兩天興致勃勃,不時從馬車出來,坐在徐寧懷里,讓徐寧抱著趕路。沒想到第三日竟然得了風寒,雖然不嚴重,時遷不敢大意,趕了一程路,在武丘鎮尋了一處客棧歇腳,延請鎮里郎中開了藥。
這兩日,時遷與徐寧倒是相處的不錯。
徐寧下定決心去梁山州搏一番功業,因此對梁山州、趙禎自然就關注許多。
這日傍晚,徐寧提著藥鋪里煎好的風寒藥,剛從藥鋪里出來,就見兩個道士帶著幾個道童在前頭走著。
徐寧也不在意,見一行人也投了鎮上最大的客棧住宿,這才上了心。
畢竟哪有僧道不投寺院去歇,卻去客店內打火安身的。因見住在同一家客棧,因此留心聽了這道士與掌柜的話。
二人口音卻是山東地界的,等幾人住下,徐寧卻去柜臺攀談。
掌柜自然識得這兩個出手大方的客人,因此當徐寧假意問道武丘鎮哪處寺廟靈驗,有大德僧道,要求個護身符給小兒佩戴時,這掌柜的張口就指了個去處。
而后說道:“說來也巧,今日有一伙道人也在店里打尖,不過也怪,這幾個鳥人怕也不是正經出家人,竟然不留道號,卻用俗家姓名。”
徐寧道:“看裝束倒是齊整,敢怕是江湖上招搖撞騙的。不知這幾人叫什么,今后碰到,須不讓他們騙了。”
“我看看,嘿,一個叫董愷、一個是余志旺。”
徐寧聽了,大吃一驚,當下記在心里,卻不聲張。又閑聊兩句道:“掌柜的,我去看看我兒吃了藥如何了。”
說著,徐寧起身去后頭客房去了。
徐寧不去自家房中,推開了時遷的房門。
時遷倒了一杯茶,問道:“哥哥,賢侄風寒可好了?”
“差不多了,明日就能上路。今日我去取藥,樓下碰到兩個尷尬人。”
時遷問道:“什么人?”
“卻是兩個道士領著四個道童,這兩個道士也不去寺廟投宿,卻來了這家客棧。我打聽了掌柜,這二人竟然留的名字是董愷、余志旺。”
時遷聽了,壓低聲音道:“哥哥懷疑這兩個是青州賊,【朱雀神】、【玄武神】?”
徐寧點了點頭:“只怕就是這兩個,兄弟不是說汴京城最近流出了童謠,我想著是不是這兩人傳出的?”
時遷道:“若只一人同名同姓,倒還說的過去,兩個人都是一樣的,只怕就是青州賊頭目。城里不好動手,這幾人若真是青州頭目,能擒下來,不僅能搞清楚童謠來源,也是一樁功勞。教師以為如何?”
“正有此意,明日我等早行,在前頭找處僻靜地方截下這幾人如何?”
時遷道:“教師,別的不打緊,唯獨這二人都有道法,做起法來,我兩個怕不是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