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趙禎聽的認真,公孫勝接著道:“我與喬道清、樊瑞兩人商量了一番,別的先不說,先在衣冠上區分開來。天師老臣,高階法師,經法卓著者著紫色法衣。上等法師著紅色法衣,其余者經準許,施法、上表、祈福等可用。中等法師著青色法衣,其余者經準許,拜斗,祝壽可用。下等法師著綠色法衣,散人仙客亦著。道童、火工道人、信徒等著皂、白、雜色法衣。材質上也要區分。”
“各處道觀,依據山門大小,五等道士也要有數量限制。比如大觀,高階法師三人,上等法師五人,中等法師三十人,下等法師六十人,道童等若干。有功者,數目增加,無功者,數目減少。各觀道士數目三五年一變。若小道觀功勞卓著,便可升為中道觀,相應的高功道士數目便可增多。有哪隱居的道觀,子孫廟這類,也要加以限制。無功者不可傳道。”
“道觀中香火錢每日登記在冊,統一歸入道盟重新分配。依據各道觀大小,除去維持道觀的基本消耗,剩余的由道盟依據各道觀功勞等調度。如此,各道觀自然都在掌握之中。至于佛寺,講究眾生平等,佛衣歷來無等級之分,師弟可詢問圓通、圓光、廣惠等人,定下規制。”
“獻方的兩處道觀,都是小山門。按我本來想的,小道觀觀主也只不過是個穿青色法衣的中等法師。這兩個道觀觀主羽化之前都可穿紅衣,并可傳承一代。綠色法衣的下等法師數目也增加四個名額。”
“另外,佛道兩家都有秘傳的煉丹、制器之術,最是耗費金銀。以道家金丹來說,靡費許多金銀,也不見得煉成,十分耗費錢財。修習丹道之術的道人,對錢財上就有許多渴求。各處村坊城寨,做法事的僧道也要有所限制,本州道士必要有著青色法衣的法師主持方可。五等法衣,便是州中五等道職。”
“除了五等之分,各寺觀僧道多有一技之長者,也可以此換取貢獻,得些賞賜。至于苦修之輩,身外之物也就不用在意,維持其基本所需便可。”
趙禎聽了,連連點頭。
對于佛道,趙禎自然也是想要掌控在手里的。讓公孫勝等人對道觀寺院摸底,就是為了這個。
防備歹人藏身寺廟,邪教滋生,不過是明面上的理由。畢竟,趙禎讀史書,早就知道靠著傳道起義的不在少數,以此,別人也說不出什么。
另一方面,道觀佛寺崇善,百姓信奉,也能安定治下民心。
佛修來世,道修今生,儒證其身。
這三者對趙禎來說,各有用處。儒不必說,治理地方從來都離不開讀書人。若是邊境之地真有鬼怪之類,自然少不了二者用處。便是沒有鬼怪,安撫百姓也是好的。
趙禎道:“師兄說的是,這道盟就按照師兄所說,等我問過圓通、廣惠等人,定下佛教事務,一同頒布施行。”
幾人正說著,就見趙元禮走了進來。趙禎問道:“何事?”
趙元禮回道:“范縣王知縣派人送來加急公文。”
“快請進來。”
不一時,趙元禮引著一個遞夫走了進來。
見了禮,遞夫取出一封公文并一冊書遞了上來。
趙禎驗了封泥,打開公文,看過之后不禁愕然。將公文遞給一旁的公孫勝,口中道:“公孫師兄,你等也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