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眾匠人聽了,都來稱謝。
看罷新成立的攻城作,趙禎就要回莊。侯健見了,上前道:“相公,正好弓弩作匠人也造好了三百余張弩,請相公一觀。”
趙禎聽了,移步取了弓弩作,作坊里,一眾工匠正在組裝弓弩,見了趙禎等人進來,三個年老的工匠連忙過來見禮。
侯健道:“取一張弩來給相公。”
不一時,取來一張組裝好的弩來,趙禎拿在手里,用力試了試,果然弓力強勁。趙禎問道:“這弩弓力如何?”
老匠人道:“相公,這批弩以柘木為弩弓,兩弓合一,弩機都是精鐵鑄造,拉力兩石,需要踏弩上弦。”
趙禎聽了,說道:“不錯,軍中正缺這等硬弩,造好的弩都送去雷炯、計稷兩人軍中,不合格的退回來重做,若是合用,造弩的匠人年底也都雙俸。”
侯健道:“相公放心,弓弩作與其他作坊一般,弩機、弩弓、弩臂都有匠人編號,這弩造的精細。如今作坊里都是孫、張、王三個匠頭帶人打造。再過些時日,就要定額,不僅要保證弩弓合用,也要保證數目。”
趙禎點了點頭,問道:“甲胄、刀槍等也是如此嗎?”
侯健點頭道:“不錯,如今作坊里也做了分工,多數匠人專造一樣。材料充足時,規定造刀匠人八人六日造刀五口,三人二日造箭一百五十支,七人九日造弓八張。”
“如此,匠人只專心造一物,不僅造出來的器物好,打造的速度也快。”
趙禎聽了,點頭道:“如今軍器鑄造好了,都送去了各處軍營,都是各營統制驗收。今后每十日,將所制兵器樣品送到白石谷閱看,而后或調撥各營,或送交武庫收存,以備調用。”
想了想,趙禎又道:“至于匠人,天資平庸者,如此安排就好。有想法的,倒是不必非要拘束在一處。畢竟,若出一個能造出寶物的匠人,強似百人。另外,各處作坊也要將造物之法整理成冊,以備查詢。對于能獻器械法式者,改良軍械者,重重獎賞,不拘田畝、金銀布帛,便是官爵也可賞賜。”
侯健、白瓦爾罕、楊騰蛟三人聽了,連忙應了下來。周邊的匠戶聽了,也是人人振奮。
又去各處作坊看了看,趙禎這才回了白石莊園。
后宅里,程婉兒、劉慧娘兩人正在對弈,見了趙禎,程婉兒問道:“官人,你去軍器監,可是你的兵刃鑄好了?”
趙禎搖頭道:“這倒不是,今日去軍器監,去看了看各處作坊。攻城作、弓弩作都已步入正軌。”
說著,似是想到了什么,對劉慧娘道:“慧娘,你心靈智巧,造作器具。平日也可去軍器監看看,若有不合適處,也可提出來,改進一二。”
劉慧娘聽了喜道:“官人說的是,我如今吃透了《輪機經》,正想著能否有所作為,觸類旁通。明年天暖之后,總要把沉螺舟造出來。”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