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城里,接連收到三封奏章的高俅,高俅見了,十分心煩。如今童貫征討河北田虎,精銳禁軍大半都讓他帶走,高俅哪敢再派禁軍出京。
高俅對身邊兩個伺候的承局魏景、王耀道:“去請孫參謀來。”
這個孫參謀,單名一個靜字,極有機謀,渾身是計,又深曉兵法,戰陣營務之事件件識得。只是一味夤緣高俅,多曾為高俅出主意,辦事也牢靠,從不出差錯,深得高俅信任。仗著高俅的勢,無人敢招惹,都叫他【孫刺猬】。
不一時,孫靜入府,參見了高俅。高俅將三本奏章讓孫靜看了,問道:“孫參謀,你以為如何?”
孫靜不敢怠慢,口中道:“太尉,高知州那里如今失了地利,只要太尉調撥一支水軍前去,自然能解高知州困境。”
“至于梁山趙安置使、呼延統領那里,以小人看來,雖有小折損,大體無礙,不過是趁機要些好處罷了。”
高俅聽了,連連點頭。
次日五更,高俅在待漏院中,專等景陽鐘響。道君皇帝升殿,凈鞭三下響,文武兩班齊,天子駕坐,殿頭官喝道:“有事出班啟奏,無事卷簾退朝。”
高俅出班奏曰:“陛下,前者委高唐州知州從淄州征討青州賊,如今高唐州上奏章言明,青州賊占據淄河,大軍不能過河,無從征剿,祈陛下調撥水軍,從征青州賊。”
天子聞奏,問道:“似此誰可前去?三衙可有良將?”
高俅道:“臣保一人,可去征剿。”
天子道:“卿若舉用,必無差錯。即令起行,飛捷報功,加官賜賞,高遷任用。”
高俅奏道:“金陵建康府有一支水軍,為頭統制官喚做劉夢龍。那人初生之時,其母夢見一條黑龍飛入腹中,感而遂生。及至長大,善知水性。曾在西川峽江討賊有功,升做軍官都統制,統領一萬五千水軍,棹船五百只,守住江南。可取這支水軍并船只星夜前去聽調。”
“不可。”殿前太尉陳宗善出班奏道。
“陛下,如今江南方臘為禍不少,建康府這支水軍正在要害,不可輕離。”
高俅聽了道:“眼下童樞密使率京中禁軍精銳征剿河北田虎,京中雖有神衛水軍,殿前司、步軍司的兩支虎翼水軍,一部澄海水軍弩手四支水軍,卻要拱衛金明池。不可輕動。登州澄海水軍弩手、平海水軍卻要防備海寇,以防其與青州賊勾連,不從金陵征調兵馬,從何處征調兵馬。”
陳宗善聽了奏道:“雖是如此,然金陵水軍來此,也要許多時候,豈不誤事?”
高俅道:“陳太尉所言有理,我再保舉一人,可使步軍校尉牛邦喜,沿江上下并一應河道內拘刷船只,解付淄州,交割調用,以作應急之用。建康府都統制只帶5000軍士,并150艘大小船只前來聽用便可。”
蔡京上前奏道:“陛下,青州宋江聚集兇徒惡黨,打劫城池,搶擄倉廒,此是心腹大患,若不早行誅剿,他日養成賊勢,更難制伏。伏乞圣斷。”
天子聞奏,隨即降下圣旨,就委高太尉選人征調劉夢龍,前去剿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