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防備
吳用、朱武二人統籌,一應關防文約,兵符、印信、牌面、衣袍鎧甲、五方旗號等項都一一齊備。趙禎頒布號令,分撥軍士,諸將依令而行,各歸治所。
卻說汴京城里,因宋江一伙降順,高俅、蔡京乃至宮中慕容貴妃都得了宋江賄賂。以此宋江覲見后,徽宗天子見宋江雖身材矮小,高不過六尺,卻唇方口正,髭須地閣輕盈,額闊頂平,皮肉天倉飽滿。眼如丹鳳,眉似臥蠶,兩耳垂珠,雙睛點漆。不似奸邪之徒。
以此又加封宋江遙領房州兵馬總管,剿滅王慶,便可上任。真個上馬管軍,下馬管民,一眾兄弟也不必拆散安置。
喜得宋江淚如雨下,大表忠心。
正遇到趙禎上呈狀,徽宗天子看后,招蔡太師等重臣議政,因宋江與梁山交戰多時,又是鄉里,以此使人召宋江入殿旁聽參贊。
宋江接到圣旨,聽聞要入朝面圣,連忙取了十兩的一個金錁子塞進宣旨太監的手里,小心問道:“天使,本官近日便要前去淮西征剿叛亂,天使可知圣上何事召喚?”
宣旨太監捏了捏手里金錁子,笑容滿面的說道:“相公放心,不是你的事。卻是京東路趙相公那里來的呈狀,圣上正與諸位相公商量。高太尉念叨你是京東路人,正可參贊一二。去了,多聽少說,順著諸位相公準沒錯。圣上還在宮中,速速出發,省的圣上不喜。”
借著宋江換官服的功夫,與來永兒說了幾句,匆匆入宮。
聽了半晌,徽宗天子這才問宋江道:“宋卿,趙澤此人如何?”
宋江聽了許久,已聽出諸位相公,尤其是高俅,對趙禎殊無好感。
偷覷了徽宗天子一眼,宋江回道:“臣聞趙禎為官清廉,甚得民心。兼則為人遮奢,義氣深重,多有朝廷亡命、綠林強人投靠,生死相托。便是小人麾下,也有幾人暗暗去投。正因如此,招討使治下軍士能征慣戰,唯命是從。”
“趙禎?宋知州不知趙安撫使已改名趙澤了嗎?”一旁的侯蒙斥道。
宋江聽了,連忙道:“贖罪、贖罪。他又不曾對外說,以此不知。不曾想招討使相公竟已升任安撫相公了。”
“不錯,招討相公如今升任京東東路安撫使兼兵馬總管。”侯蒙道。
高俅道:“這廝大奸似忠,凈會籠絡人心。呼延灼也是個沒用的,不思報國,損兵折將,怕朝廷責罰,竟委身梁山。一幫賊配軍,各個該死。”
蔡京道:“呼延家幾代傳承,不肖子弟哪能一個沒有,楊家不也有個什么【青面獸】的,也畏罪潛逃了嗎。”
高俅道:“不錯,這廝原是個殿司制使官,失陷了花石綱,不敢回京首告,逃去他處避難。雖經赦宥,不能夠再行任用。不想這廝竟然殺死人命,配去大名府,梁中書念他世代忠良,提拔他做了管軍提轄,又惹出許多事端,竟又投了趙澤這廝。”
“趙安撫如今兵強馬壯,這些人倒有大半功勞。”
徽宗天子道:“前事不必再提,如今趙安撫使請朝廷調撥官吏前去任命,你等以為如何?”
高俅道:“圣上,朝廷調撥官吏自然是好的,只是這個趙澤竟然以京東路剛歷兵亂,四處不靖,朝廷不明就里,人員送去京東路都由他擇人選用,真是豈有此理。”
“宋卿如何看?”
宋江聽了,連忙稟道:“圣上,微臣雖落草為寇,也是無奈之舉。天下稱小人為四大寇之一,微臣萬萬不敢與田虎、王慶、方臘之輩同列。這三個乃是叛軍,改元建制,稱王稱霸,小人不過是個草寇,從不敢有此想,只想有一日能招安,復為良民。”
“蓋因微臣知曉,這天下終歸是圣上的天下。豈不聞率土之濱,莫非王土。微臣也看了呈狀,趙安撫相公此舉大為不妥。哪有只要文臣,不要武將的。各處州府更是早早委任了心腹擔任。”
天子聽了,不置可否,問蔡京道:“我聽皇城司密報,當初禮部選派的官吏都推托不敢赴任,只有一個徐虎林去了?”
蔡京道:“回圣上,確有其事。當初京東路動蕩不安,無人敢去。只這個徐虎林敢于任事。宋知州,你在青州,可曾聽過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