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各處州府軍中官將剛做了調動,也不宜再做調整,仍舊維持現狀。
一眾官將來此,知曉變動后,參與到立國這等大事,盡皆歡欣鼓舞。
趙禎原先也不過想著與郜姬結親,將來能依附郜國,不曾想到有朝一日,竟然做了一國之主。
十一月初一,群臣奏請趙禎登基稱王,柴進奏請祭祀。
十一月初二,冬至日,祭天與登基都在一天。
陶宗旺親自帶人,在南城外鑄三層高七十二級土臺,壇頂方圓三丈,坐北朝南設【昊天上帝】黃褥。趙禎親自祭祀天、地、宗社,祭告自己受命于天和祖宗。
這日,以銀甲鐵馬騎兵為前導,后隨十頭披錦緞,象頭飾金絲、金轡,象背安置鎏金蓮花寶座的大象,象背上是白芷、金翠蓮、楚妍、楚媛、扈三娘、劉慧娘、陳麗卿、屠俏、姬茗菡、姬茗萏,人人衣繡花長袍,云肩,金線刺繡裙。金簪碧璽,風鬟霧鬢,縞袂單寒,儀態萬方,當真似仙女一般。
象隊后面,是錦衣親隨,持高旗、大扇,畫戟、長矛,旗面繪有龍虎、山河,長兵飾以豹尾、彩帶,儀仗隊身著五彩甲胄。其后又有親隨背斧扛盾、帶劍持棒,身著青、皂、紅、赭諸色服飾,以作護衛。千乘萬騎、車馬如龍。
趙禎換上【通臂猿】侯健領織娘、繡娘,趕制的太平冠、袞龍袍、碧玉帶、白玉圭、無憂履,至祭壇之前。壇下是公孫勝、包道乙、圓通、圓光等一眾僧人道士,不斷誦經祈福,禮樂歌舞絡繹不絕。數十萬軍士、百姓頂禮膜拜,山呼萬歲。
又有白狐、黑雉、白雉出祭臺之上,天空之中有成群的白枕鶴,繞祭臺盤旋,一刻鐘后飛往北方。
而后,趙禎返回改名為慶成宮的白石莊園,穿戴袞冕禮服端坐在正殿御座之上,接受文武百官拜賀行禮,稱臣上奏,確立君臣之分。
趙禎頒布即位詔書,宣布改元景澤。
州縣官員,統制、都監、團練,盡皆賜錦襖一領,金帶一條,翠葉金花一枝,彩緞五到十表里不等。當日,梁山到處奏樂、舞蹈、鳴鐘鼓、賜宴慶賀。
梁因宋制,公服也是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七品以上服綠,九品以上服青。其制,曲領大袖,下施橫襕,束以革帶,幞頭,烏皮靴。自梁王至小吏、書生,通服之。
依例,知縣正七品服綠,知州從五品服朱,趙禎額外賞賜,服綠者衣朱,服朱者衣紫。以示皇恩浩蕩,嘉獎開國之功臣。
夜里,慶成宮前更搭起一座鰲山,上面盤紅黃紙龍兩條,每片鱗甲上點燈一盞,口噴凈水。
梁山城里,酒樓門前搭起燈柵,懸掛花燈,金蓮燈,玉梅燈,晃一片琉璃;荷花燈,芙蓉燈,散千團錦繡。雙龍戲水,獨鶴朝天,應有盡有,梁山城內,點燈不計其數。
要說最出彩的,還是董老道在靈官殿前扎起一座鰲山,上面盤著一條白龍,四面燈火不計其數。三瓦兩舍,更不必說。
慶成宮里,也有采風判官【尋寶鼠】馮喜在萊州尋來的燈匠,造的【玉棚玲瓏九華燈】。那玉棚燈掛起,搭上四邊結帶,上下攏共九九八十一盞,直垂到地。
映的慶成宮金碧輝煌。這一盞燈,雖是用的尋常桑皮,輔以牛角,竟然也成了一階之物。趙禎看罷,把這八個燈匠,調入【后苑造作所】,專門為王室造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