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傳音楚天行,讓楚天行適可而止,不必再與南奕慪氣。畢竟,南奕雖然不曾將楚天行放在眼里,可明面上,也一直未曾有意針對楚天行。
楚天行也不愿在明面上與南奕起紛爭,所以適才,也只是傳音吳明,提了一嘴罷。
<divclass="contentadv">吳明與楚天行私交還行,家族利益也沒有太大沖突,便想著替楚天行掂量下南奕輕重,看看最近這位聲名鵲起的鄉民修士,究竟有幾斤幾兩。
反正,他就坐在楚天行鄰座。
就算他惹惱了南奕,南奕只要不傻,都猜得到他背后是楚天行指使,不會太把仇恨記在他身上。
卻不想,他接連兩問,既沒難住南奕讓其出丑,更沒惹惱南奕。
反倒是他自己,被南奕綿里藏針地懟回來,偏偏還不好駁斥。
收到楚天行傳音,說“莫再與南奕計較”,吳明心中暗惱:現在是他與不與南奕計較之事么?分明是他被南奕嗆聲后,該如何下得了臺階的問題!
若是早知南奕牙尖嘴利,且心眼賊多,吳明定不會出這個頭,反惹得自己一身騷。
他只覺晦氣。
罵不得南奕不說,偏還打不過。
在非是生死斗的情況下,大家境界又不高,南奕仗著內力,不說為所欲為,起碼也是橫行霸道。
好在楚天行亦不會當真讓吳明一直被南奕架著下不了臺。
又有一人接過話題,說:“聽聞《志士仁人》,正是南君于南天大祭后有感而發,方才作文寫出。由此可見,南君心系百姓,憂民之憂也。是以,怪不得南君能創下內功,于凡間武道開辟新途,可令民眾習之,強身健體。”
在南奕為何能逆斬筑基的原因傳開后,各大世家,早已將內功內力,暗中琢磨清楚,根本不必問詢南奕。
甚至于,他們不止搞清楚了內功底細,還能仿著南奕,分出一絲天賦神通之力凝結武種,形成有著不同特色的內功,可供凡人修習。
只不過,沒有「天子劍」這種聚眾加持之效,分出自身天賦神通之力,對修士來說有弊無利,絕非明智之舉,自然也就不會跟著傳下其他版本的內功。
而在這種情況下,能創下內功并且傳播開的南奕,「天子劍」天賦之神效,也基本被人摸了個五分清楚,知曉其多半有著聚眾加持之效,故而內力可稱海量,能在「萬法禁行」下以力破巧,強行打殺筑基魔修。
在話題引到南奕身上后,其他人也不再吟詩作對,開始和南奕討論起內功。
南奕言說起自身創作初衷;為何會覺得武夫該有內功才對;以及自己陰差陽錯下,最終當真創下內功云云。
因為《大離雙龍傳》最近流行,其他修士或許不曾全部看完,但至少也都看過。
于是聊著聊著,話題又扯到了小說創作技巧,乃至小說內容上。
因為著書邀名,本就是養氣修行的法門之一。
在場修士,多少也有過是否要寫小說的想法。交流小說技巧,正合本次茶會分享心得之主題。
事實上,像二十四歲便已蛻凡入門的霍子良,之所以能這么早蛻凡,正是因為霍子良幾年前,也寫過小說,編撰改寫千年前某些真假難辨的傳說之故事,風靡一時。
話題引到小說技巧上,秦南衣問南奕,該如何塑造好小說角色。
南奕說:“塑造小說角色,要如何才能塑造極好,我不敢妄言。但若只是要求角色塑造不差,其實在于增加角色記憶點。讓讀者想到主角,便能通過記憶點,建立起一定印象。”
以武俠小說為例,就是靠著神功與臺詞,來強化角色之塑造。畢竟,人物之形象,或許難以通過性格展現來直接立住人設,寫活人物。
但綁定上神功與臺詞,這些容易讓人記住的側面設定,就能較好地讓讀者建立起主角形象。
只是聊著聊著,討論內容又從小說技巧,偏到了小說內容上。
裴家姐妹問道:郭靖,究竟愛華箏嗎?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