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真氣武道僅有傳武之效,于南奕而言,不過是主干分支,看似千變萬化,實則萬變不離其宗。
可南奕之前使出廣寒冰焰,分明是向麾下武者借法,而非己身神通。
換言之,南奕開辟真氣武道之天賦神通,不僅能向下傳武,聚眾加持;更是有著借法之效。
南奕天賦神通再是玄奇,在借法手段上都應有著相應限制,不可能叫他輕易融匯萬法于一身。
所以,孫九執斷定:除卻神通災厄外,南奕可借之法,必然有著數量限制。
而南奕開辟真氣武道,折服凡人自然容易。但想折服修士,讓修士屈居南奕之下,為其所使,必須給出足夠利益,以為交換才行。
孫九執進一步推斷:修煉真氣武道,雖可中和血脈異力,卻需海量真氣,方可成功中和。
所以,南奕還是在拿真話忽悠他。
一旦他輕易答應南奕,轉修真氣武道,多半會尷尬發現,單憑自身之力修煉真氣,想要修出足夠真氣中和血脈異力,恐怕耗時不知會多久。
如南奕身旁之宋忠,被迫受了鳳凰傳承,為凰族血脈之力侵染不久,或許不須太久便能成功中和。
但他這種妖修,怕是十年都未必得成。
至于說靠著傳武來積累真氣,孫九執不用多想,便知雞肋。
真氣武道,雖可分發武種傳予他人。但為了避免強枝弱干,南奕一定會在武種分發數量上做限制,不叫麾下武者反客為主,借雞生蛋。
再聯想到南奕借法手段也會有數量限制,孫九執心下猜測:或許,在南奕真氣武道中,只有有數之位,可以廣為傳武,快速積累真氣;而與之相應,可廣為傳武者,則會借法于南奕,由南奕融匯諸法于一身。
孫九執思索良久,雖不發一言,卻大概能猜出南奕真氣武道現狀。
不過,他并未急著就此與南奕談條件,而是看向南奕,忽地開口:“依君之見,在下心猿之身,轉修真氣武道,可有必要?”
一聽此問,南奕還未接話,一旁的杜衡卻是心中暗嘆。
在杜衡眼中,南奕真氣武道之妙處,于修士而言,在于可使法力更為柔和溫順,不易走火入魔;于妖修而言,則在于中和血脈異力,可保持人身。
這些妙處,說有用也有用,說沒用,卻也確實沒多大用。
至于其他方面,相較仙道法門,真氣武道無甚稀奇,更是十分粗糙。
畢竟,南奕不過黃階修士,說是開辟新道,但他折騰出的真氣武道,在仙道法門前,無疑是根本不夠看。
當然,考慮到南奕天資出眾、才情上佳,于真氣武道上還能繼續完善,若叫杜衡銳評真氣武道,他也愿意稱贊一聲“未來可期”。
只是,如果中和血脈異力這一點不能打動孫九執,杜衡口才有限,也不知該如何才能說服孫九執。
畢竟,孫九執若修真氣武道,某種意義上相當于居于南奕之下。
而此世修士,少有愿意居于人下者。
像南奕目前給出的真氣法脈,裘長生乃是南奕分身,自不必多說。
陶知命屬于南奕投桃報李,分出一道真氣法脈,不過問陶知命是否傳武,只作為兩人半師半友情分之見證。
剩下四人,燕青云與郭來,本質上都是散修,而非仙門正道之修士;裴清雪與宋忠,受了鳳凰傳承,亦只得修真氣武道,才能中和血脈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