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南奕閉眸,窮搜記憶,回顧自己穿越以來的所有經歷。
<divclass="contentadv">不多時,南奕終于想起了自己在哪聽到過“血丹”二字——不僅一次,還是兩次。
第一次,卻是永恒明火教在襲擾南天城之時,曾以《福報》曝光世家黑料,提及楚郡趙家,養有蓄奴隊拐賣稚童,行采生折割之舉;等稚童年長,趙家人還會痛下殺手,摘取五臟六腑以制血丹。
南奕當時心思主要在馬良身上,沒怎么在意《福報》內容,印象不深。
此時想起《福報》所載趙家事跡,南奕進而又想起了第二次聽聞,乃是以「人言紙」打探孫九執過往。
在瀛州島,得知孫九執即為南海妖魔使者后,南奕曾以「人言紙」打探孫九執過往,大概知曉了齊郡元家事跡。
只是南奕當時沒想起趙家事跡,光顧著琢磨孫九執脾性,同樣沒有在意元家。
直到此時,齊郡元家、楚郡趙家、孔謙途徑南天城菜市、畫詭閣蠱惑離皇、離皇以血丹入道,好幾件事,在南奕腦中串成了一條線。
南奕終于恍然:原來如此,緣來亦如此。
他一直納悶,如果自己在南天城果農靈境中,與孔謙結下不死不休之因果,乃是出于仙神編織命數加以牽引,究竟會是怎樣的命數糾葛?
因為南奕感覺,他雖機緣巧合布局斬了孔謙,卻似乎不像是命數纏身的樣子。
在不知畫詭閣已被離皇反過來掌控,只以為畫詭閣主要心力仍舊是在算計離皇上時,南奕一直覺得自己其實是置身事外的外人。
就算離皇今天在朝會上給他定了莫須有之罪,這種關聯,也顯得過于生硬,像是撲街作者編不下去劇情時,最喜歡的欽定操作,強行要配角降智,故意針對主角。
簡而言之,就是南奕這段時間以來,并沒感覺到命數糾葛應有的難解難分之意,一直覺得自己與孔謙或畫詭閣之間的矛盾,稍顯生硬,在理論上其實具備和解的可能性。
——比如他和孔謙之間,雖有不死不休之因果,可理論上他如果愿意折損三十年道行,其實可以強行抹去詭契。
雖說比起折損三十年道行,南奕覺得想辦法弄死孔謙要來得更為簡單,但到底算是有著和解可能性。
至于畫詭閣,南奕覺得自己只要不妨礙畫詭閣算計離皇的謀劃,即便斬了孔謙,若愿意及早趕去找畫詭閣坦誠溝通,并不是完全沒有和解的可能。
只不過重回京城時,南奕已因「均仙索」代價跌至養氣大成,只跟防賊一樣防備畫詭閣,根本不敢跑去找畫詭閣坦誠溝通。
總之,在南奕看來,他與孔謙、畫詭閣先后交惡,雖是一步步順理成章,卻并未體現出命數糾葛該有的難解難分架勢。
這也是南奕心懷疑慮,一定要祭出「人言紙」打探離皇經歷,刨根問底的原因之一。
直到確實打探出離皇經歷,南奕才終于恍然:緣來如此。
敢情不是他置身事外,而是他一直身在局中而不自知。
血丹,僅憑此物,便已注定他與畫詭閣不死不休,無法和解,不能和解。
因為,他將孫九執收作源武者,為九脈心猿,就得替孫九執站住場。
孫九執與齊郡元家有仇,但究其根底,其實是與諸生血丹有仇。
在知曉畫詭閣即是楚郡趙家、齊郡元家等世家拐賣稚童的幕后主使時,南奕便意識到,他與畫詭閣,確實是命數糾葛,必須要分出高下。
自此,南奕終于下定了決心。
他或許并不是非得弒君斬離皇,但為了真氣武道的壯大,為了自身道途,他是一定會和畫詭閣對上。
在這個過程中,遭畫詭閣蠱惑,已然服食血丹的離皇,同樣是南奕需要打敗的對象。
如果南奕能在十八號傍晚之前,打敗畫詭閣的幾位蛻凡圓滿修士,或許還能只廢掉離皇修為,卻留離皇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