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完離京近況后,南奕當晚在洛宅設了小宴,邀坎朝使者石洛夫赴宴。
宴席上,南奕與石洛夫正式敲定了授權契約,允許石洛夫引進其,于坎朝境內刊印分銷。
此事,雙方早在七月,便曾有過洽談。
只是彼時,石洛夫還欲撈取好處,想要索取南奕一道真氣法脈的源武者之位。
南奕不應,只肯將金輪法王之名姓,定為石洛夫,為其提供些許名望加持。
念及《大離雙龍傳》尚需潤色精校,石洛夫推說暫且觀望,未即大張旗鼓結契授權。
不過,石洛夫雖未結契,卻也提前與石州各書行透了口風,定下初步意向。
如今,南奕劍斬離皇,幾近成為大離國師,更與坎朝定下武斗約戰,正是名聲大噪之時。
哪怕只是簡單將其引進,亦能在坎朝激起廣泛關注。
而石洛夫身負金輪法王馬甲,能從中分潤名望加持,自然有意推動此事,不欲再做耽擱。
眼見南奕相邀,石洛夫立即赴宴,自南奕手中拿下分銷正式授權。
然于南奕而言,單純分銷,不過小事。
借此手段張羅布局,設法在坎朝扎下一枚釘子,化作自身立足坎朝之依仗,方為要事。
坎離之間,國情迥異。
大離國體,介乎于分封制與君主立憲制之間,允各郡自治,僅以稅金收繳與金、銀元撥付,節制各郡。
但通常而言,只要不過多干涉各郡內部事務,離皇一道諭旨,大抵還是能指揮得動各郡郡守。
而坎朝,卻類似于徹徹底底的分封制,不得中央集權。
各州州牧,聽調不聽宣,僅在名義上尊奉坎君。
除非涉及國事,否則坎君很難以行政號令干涉雷州以外的其他州縣事務。
但這并不意味著,坎君就完全沒法影響其他州縣。
正所謂“財可通神”,縱使行政手段不便,亦不妨礙金融手段化作無形大手,干涉各地事務。
當然,梵法不可沾染銅臭。
是以錢幣之流,在坎朝稱作“功德”。
南奕為北上坎朝做準備,特向洛家討要了關于坎朝情況的介紹資料。
某種意義上,坎朝的治國之策,可稱作以功德治國。
坎朝子民,人手一簿,號曰“功德簿”。
其形若玉牌,乃自簿曹申領而來,既是個人戶籍名牌,亦是錢款賬戶。
——或者說,就是身份證與信用卡的結合體,類似于校園一卡通的坎朝功德簿。
平日里一應交易,悉憑功德簿記之。
待到月末,則統一清算,銷去舊賬。
若一時功德不足,可申請分期清算;若遇急事,亦可找一些大伽藍,憑抵押之物預支功德。
而預支功德或分期清算所生利息,,則喚作“福報”。
若要南奕評說,坎朝風氣總結起來,便是“功德深厚、福報連綿”八字。
販夫售貨,貨款兩訖,絕無賒賬拖欠,乃至賴賬不還之憂。
百姓購物,先享后付,絕無囊中羞澀,以至于與心儀之物失之交臂之憾。
如此社會風氣,怎能不謂之“功德深厚”?
至于功德透支過多、無力清算之況,在坎朝并不算要緊事。
蓋因梵法慈悲,若勞作所積功德不足以清算銷賬,亦可至掛賬伽藍處,面朝香壇誠心敬奉,貢獻香火信力以折算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