晃眼一看,坎朝的功德林與功德券,讓南奕想到了股市與股票。
發行功德券的修士,也像是基金經理。
但南奕仔細琢磨了一會,發現與其說功德券是股票,不如說成是礦幣;而功德林,則是整個礦幣交易平臺的總服務器。
有一定名望的修士,皆可在功德林立碑掛牌、開林募緣,也就是以自身道行作為礦機,開始發幣。
因為梵國修士乃是氣修,有著共享修行的風氣,不論舍利元氣還是神通果位,皆可共享,所以梵國修士不僅自身會發幣,也會購置他人之幣用于投資修行,堪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如此一來,修士之間榮辱與共,也就格外團結,抱團排外,同進同退。
此即梵國之風氣,和仙門修士講究自強不息,可謂大相徑庭。
但在南奕眼中,抱團行事,也就意味著極易盲從跟風。
真要割韭菜時,引導忽悠一群人,有可能反而比忽悠一個人更為簡單。
看著介紹資料中提及的功德林,南奕仿佛看到了韭菜地,在心里暗自盤算起來。
————
九月廿四,南奕出關。
九月廿五,相應情報便已送上了各國有心人的案頭。
坎朝,雷音市,御書房。
功曹卿奏報坎君:“探子密報,駐離使者石洛夫,與南奕相會,正式洽談其于石州印售之事。”
相較離朝,坎朝是徹徹底底的分封制王朝。
出自石州石家的石洛夫,未必能在其它州縣替南奕打開市場。
但在石州,他想怎么刊印售賣都行,哪怕是坎君都無權干預。
是以,聽得功曹卿奏報,坎君只是冷哼了一聲:“這群蠹臣,為一己之利,竟走私販書,平白替南奕揚名。”
簿曹卿淡淡開口:“石州比鄰林州,受兌朝思潮影響,本就喜話本故事。如今興辦工廠,布衣黔首盡入其中,勞苦之余,更是只能以話本聊以慰藉。”
“那石洛夫,得了南奕書中角色,有利可圖,自是愿意替其代銷。”
“其余州縣之修士,無有角色,倒是不至于輕易動心。”
“但若不加遏制,只怕民間百姓,會跟風逐利,為分銷南奕,主動宣揚其約戰一事。”
“而等輿論炒熱,民心裹挾,待南奕北上,定會有人提議,于功德林中為其增設碑位,析分功德券。”
簿曹卿分析道:“吾觀南奕此子,頗善因勢利導。其所辟武道,初時不露神異,只稱內功,蟄伏楚郡,獲祥瑞之名;待得離皇召見,諭旨已下,方才宣揚長生真氣,驟然起勢,如星火燎原,一發不可收拾。”
“而今,其以真氣水之名興辦產業,亦當是早有籌謀,卻隱而不發。只等天啟帝崩,局勢演變至此,方才挾止戈之約,迫使離朝百官或默認、或從之。”
“縱觀時局,南奕此子入道修行尚不足一年,卻聲名鵲起,幾為大離國師。其心機之深沉,由此可見一斑。”
“若吾所料不差,此子北上之后,定會借分銷與約戰一事,大肆炒作其真氣武道,覬覦國朝功德。”
功德林,可謂坎朝經濟之命脈。
舉凡修士,未有不生覬覦之心者。
雖然坎朝名義上,不會讓外來修士發行功德券。
但只要扶持代言人,借殼掛牌,照樣能開林募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