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猜得到謝星涵的用意,這聰明的小美女怕是已經想到,回答庾易的問題,可能會涉及出圈的內容。所以提醒自己要謹慎。
其實不用謝星涵打斷,王揚自己心中也有保留,雖然庾易說在場沒有外人,但有些敏感話題王揚還是沒有談及,比如士族在當前政商模式中扮演的角色;再比如抑商另有一個重要目的,就防止人口流動。防止流動的原因除了便于征稅和勞役之外,還有穩定統治的考慮,商者交通遠近,轉運內外,活人心,通消息,不利于專制。此外抑商還有防止商人做大等政治因素。
總之這個問題十分復雜,不是幾句話就能說清的,有些環節還需琢磨詳審,有些則不宜展開。
王揚便簡單說道:“打破循環,要點在開源,即保證農業的同時,擴展農稅以外的收入。對內以商增收,對外交通互市。”
庾易馬上追問:“如何保證農業?如何以商增收?又如何互市交通?”
王揚猶豫不答。庾黔婁已經端著飯菜返回。
庾易見王揚沉吟不語,便說道:“子貞,為之顏布菜!”
王揚趕忙拒絕,可庾易堅持如此。然后就出現了一個奇異的場景:
新野庾氏的兩位公子,一左一右侍立于王揚之側,一個斟酒,一個夾菜,這禮遇規格頂到最高,王揚自己都覺得要是不再講幾句,有點說過不去啊!
......
柳府的一個廳房內,八位門客垂手佇立,分站兩側。
突然腳步聲起,八人全部躬身拱手。
柳憕臉色蒼白,眼中略有血絲,神情陰肅,大步從中間走過,獨坐于高堂之上,門窗也隨著柳憕坐下的動作,啪的一下全部關閉。
柳憕冷著臉,當頭說道:“諸位跟隨我的時間也不短了,我現在只問一句,若我受辱,爾等何為?”
一人迅速站出:“主憂臣勞,主辱臣死!若公子受辱,我等唯死而已!”
另一人虎目圓睜,抱拳成響:“愿為公子赴湯蹈火!在所不惜!”
“誰敢辱公子?這是活得不耐煩了嗎?!我必為公子報仇!”
“不為公子報此仇,我等有何顏面立于世間?”
“說得對!犯公子者,雖遠必誅!”
“公子,這賊人是誰,需要我們做什么,您發話吧!”
眾人眼神凌厲,情緒激動,一個個好像自己受到侮辱一般,看上去都恨不得立刻為柳憕赴死。唯有站在最后一人沒有吭聲。不過在這么多聲音的掩飾下,也沒人注意于他。
柳憕略感安慰,點頭道:“很好。辱我之人,姓王名揚,乃瑯琊王氏一旁系雜枝,家勢早衰,不入流的人物,你們誰能為我報此仇,我有重賞!”
眾人一聽是王揚,頓時息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