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揚手指在地圖上一劃,庾易順著王揚的手勢看去,豁然而悟,心驚如擂鼓!
“其二......”
庾易瞳孔猛然一縮,還真有其二!!!!!
“其二,總體規劃,就近調發,打破僵化成規,不必固求統一于處。比如今年郢州當發糧至揚州,揚州又當發糧至司州,那就不如直接從郢州發到司州,不必非要轉入轉出一回。以水陸言之,能同水道溝通上下游最為便利,故補京畿之需,當先發三吳;給淮南之戍,莫先江州;廣越之急,當首調湘南;荊襄之糧,則從巴蜀下最為順流!要者在總覽統算,詳審出入,然后可收刪繁就簡、事半功倍之效!”
庾易只覺身上發熱,手心發汗!有此兩策,漕運之弊當可大減!自己這就寫信......
“其三......”
?????!
庾易呼吸一滯,看著王揚被燭光勾勒的年輕側臉,只覺難以置信!!
前兩策已經包羅如此,還能說出什么來????
“其三,靈活調配,因時制宜,按照緩急先后,代發補發,相機行事。物資不急需的,可在秋冬水道難行之時先行積攢,等到豐水期時再發船。而當豐水期時,幾個易行航道要充分利用,設定總領站,向最便利之地集中。比如豐水期時襄陽至宜城線最便速,順漢江而下,可直抵沔口。那襄陽附近受阻的漕船,就可以趁著夏季水豐航快,改撥襄陽。原定目的地所缺之數,則由此次多收糧食之地補發。
朝廷還可以備專庫,每年至糧價低落之地購糧;待某地漕船因故不能到,則可以由專庫代發,某地按照應發漕糧數額折現錢,所折錢款,或遞國庫,或由朝廷直接用于某地財政,具體如何可視情況而定。其實巢湖長江一條航線也大有文章可做,只要避開巢湖汛期,于湖北岸建......”
漕運乃歷朝國政大事,自六朝而后,唐宋明清,皆曾大力整治漕運。王揚博覽勤思,讀書不死,故而能綜合歷代能臣的智慧結晶,總結融匯,查漏補缺,再加之現代見識,相當于用后世數個王朝摸索發展出的治漕經驗,去填補南齊一代的漕運漏洞,其勢如同巨浪吞舟,強風掩草!給聽者帶來的心靈震動之大,可想而知。
庾易腦中各種想法紛至沓來,只覺心臟砰砰狂跳,越跳越快!
“其四......”
王揚只覺身邊影子一斜,急忙去看:“先生!您怎么了?”
“沒事沒事......”庾易手倚桌案,嘴唇干澀,斂去恍惚的神情,努力平復心跳,指著地圖道:“之顏,請繼續......”
......
淡云殢日,晨光熹微。
王揚早已回家,庾易則一夜未眠。
此時他正伏在案前,在信紙上奮筆疾書,墨如鉤戟:“滄溟幽人再拜宣龍居士......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人;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功!此子驚才風逸,壯志煙高!真王佐才也!!!竊以為,雖樂毅少時,管仲歲早,皆不能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