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寅則沒有任何表情,繼續翻動案卷,說道:
“你和柳惔吩咐織錦場加緊趕制錦袍、絳襖,又給這批貨辦了貨牒,信憑文書是你出具的。”
王揚理所當然道:
“是啊,既然把貨送給他了,自然要給人家出證明啊,這又不是黑貨。”
“貨牒上寫的是發往雍州襄陽。”
“對,聽說襄陽那兒行情不錯。”
劉寅語氣漸轉嚴厲:“那為什么公驗上的行經地要拐到汶陽去?這不是繞路嗎?”
選自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第四冊南齊地圖,圖是我用手機照的,三個箭頭也是我加的,但(字數限轉正文)
(但系統圖片大小有限制,所以我壓縮了大小又增強了畫質,但雍州襄陽那部分還是不太清楚)
當時的貨牒是證明貨物合法的憑證,只寫終點就可以。但公驗則需將具體行經路線寫明。
此時劉寅指出路線不對,王揚卻毫不慌張,慢悠悠道:
“汶陽風景好呀,繞繞路也沒什么關系。”
“那過所呢?柳惔給柳府的人和你雇的車隊一共五十人辦了過所,為什么只到汶陽郡,不到雍州?”
“計劃趕不上變化嘛,萬一到汶陽郡之后再有什么安排呢?”
劉寅看著王揚,眼中閃爍著銳利的光:
“你說的安排,是指把貨運給南蠻吧!”
王揚驚訝道:“劉長史,這烤鴨可以亂吃,話可不能亂。”
劉寅冷笑一聲,仿佛不屑與王揚爭論,轉而問負責記錄的兩個文吏道:
“都記下來了嗎?”
“回大人,記得清清楚楚。”
劉寅再問王揚:“你還有什么要說的嗎?”
王揚想了想:“我有點餓了,你們這兒供飯嘛?”
劉寅微微笑道:“你馬上就會不記得餓了。”
王揚笑道:“不會,我這人記性還挺好的。”
劉寅面容一肅,嚴聲道:
“案犯辭盡,解辭不合情狀,理有可疑,拷訊治之!”
四個兇神惡煞的獄吏上前,或支木板,或拉鏈鎖,動作麻利熟練,鏈鎖刑具相互碰撞,發出令人不寒而栗的聲音。
年輕法吏喝道:
“刑前例問:案犯可要招供?”
王揚笑笑不說話。
法吏大怒:“你......”
劉寅道:“王揚,這是你最后的機會。”
王揚白了劉寅一眼:
“我又不是不通齊律,你搞這套有啥意思?‘若證驗已明,解辭不合情狀,理有可疑,則拷訊治之。’我是士族,你又沒證驗,你憑啥考掠我?憑嘴啊!”
眾吏互相對視一眼,均覺此人不易對付。
劉寅雙眼微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