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東王把玩著刀鞘,狀似隨意地問道:
“這個草議現在進行到哪一步了?”
王揚故意遲疑了一下,語氣為難:
“這個......我也不是很清楚。”
巴東王皺眉:
“怎么?和本王還藏著掖著?怕本王泄密啊?”
王揚推脫道:
“王爺言重了,此事也沒什么可保密的。只是事還沒成,各種細節尚在商討之中,我便是說了,也未必作得準。不如等敲定之后,再向王爺稟報。”
巴東王耐住性子道:
“不用作準,就是閑聊,最近柳憕被劫的事攪得本王心煩,也在想治蠻的辦法,剛才聽你說通商,覺得有點意思,所以有些好奇,你盡管說,不用顧忌。”
王揚便把之前和蕭寶月說過的治蠻方略,撿了幾條擴展開來講,多思路而少實際,主要是渲染通商這個理念,一番話說得煞有介事,體系嚴密,彷佛已然?6?8經過了重重討論,聽得巴東王一愣一愣的。
“......其實整個過程我不是了解得很詳細,叔父雖然常和我探討蠻事,但談得都是具體問題,不及其他。所以我也不知道現在進行到哪一步了,不過叔父已經最后圈定了三處蠻部,讓我了解一下情況,看看哪一部合適作為試行之所,我想既然已經論及試行,那大概是準備得差不多了。”
“嗯......本王早聽說令叔通于蠻事,今日聽你所言,果真是名不虛傳!尤其是考慮周全,先選試行之地,這個好!行不行先試試看,就算出了問題,范圍也小,好補救。”
王爺,你這話套得不高明啊......
“王爺謬贊,叔父常說,治蠻不可一蹴而就,須要步步為營。”
“說得好!步步為營!本王治荊,深知蠻人脾性。若是沒有萬全的準備,貿然行事,很容易出亂子的。”
王揚見巴東王繃著一臉“快問我”的表情,心中暗笑,嘴上簡單答道:
“王爺所言極是。”
巴東王見王揚不問,只好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問道:“那令叔選的是哪三個蠻部啊?”
王揚略微一頓,答道:“是宜都蠻、武寧蠻和永寧蠻。”
巴東王心中一跳,握著刀鞘的手指微微收緊了幾分,然后迅速恢復如常,移開目光,語氣隨意:“你準備選哪一部?”
王揚嘆了口氣:
“慚愧,我還沒選出來。我對這三部了解有限,所知多是歷史舊聞,至于近況如何,還需進一步查訪。”
巴東王一喜,剛準備開口,卻又閉上,想了想道:
“這三部本王也不了解,你查查看吧。”
哎呦,沉得住氣呀。
好,那我也不急。
王揚剛應了一聲,便聽巴東王補充道:“不過孔長瑜最知道這些,你有什么疑問,可以問他。”
上鉤。
王揚語氣略感驚訝:“孔先生竟知蠻事?”
“他文章雖酸,但這方面的本事還是有的。你若有意,本王便讓他明日去你府上。”
“王爺如此關照,揚感激不盡!”
......
王揚走后,巴東王立即召見孔長瑜......
“明日你想好說辭,一定想辦法讓他避開要緊的那個部族,其余兩個隨他選去。”
孔長瑜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