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揚笑道:“當時洛陽盛行種葡萄,左思《魏都賦》云:‘篁筱懷風,蒲陶結陰’。潘岳《閑居賦》言:‘石榴蒲桃之珍,磊落蔓延乎其側’。鐘會受其熏染,估計也就是跟風植了幾藤,圖個新鮮,能不能活還不一定。和孔先生這百八十株的宏愿一比,倒是小道了。”
孔長瑜連道慚愧:“公子見笑了,我這俗人只會貪多。”
“貪多求全,人之常情。紅塵之中,誰能免俗?正好,我也是俗人一個,葡萄買得也多,今日一同貪多,不許客氣!”
此人?6?8博聞強記,出口成章,言辭有趣,怪不得王爺舍不得殺他......
兩人吃著葡萄,談談說說,都是些不著邊際的閑話,誰也不說正題,最后領了命令的孔長瑜最先按捺不住,說道:
“小人這次奉了王爺的命令而來,公子有什么想問的盡管問,小人一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好啊,那我請教先生,永寧蠻(a)、武寧蠻(b)、宜都蠻(c),哪一部最適合開蠻路通商?”
(為了大家讀下面的時候不搞混,加abc方便辨認)
孔長瑜沉吟片刻,看著王揚,緩緩說道:
“竊以為,此三部,都不適合。”
哎呦,可以啊。
王揚不動聲色道:“愿聞其詳。”
“永寧蠻多仇家(a),武寧蠻反覆無信(b)?6?8,宜都蠻敵視漢人(c)。都不合適。”
孔長瑜故意說得很簡略,他開始懷疑王揚這只小狐貍正在釣魚。
王揚如果表現得很主動,那他會懷疑王揚的用心。可從王揚不在家到進門聊天,王揚是過于不主動了,這也可能存在問題。
因為如果王揚真的藏奸,那他會故意擺姿態,以撇清自己的嫌疑。
孔長瑜倒要看看,這個小狐貍會是什么反應。
讓他稍微松了一口氣的是,王揚坦然追問了:“然后呢?說詳細點。”
“是。永寧蠻仇家很多(a),像宜都蠻、上蔡蠻、沮陽蠻,包括那個劫走柳四公子的汶陽蠻,他們互相攻伐,常有仇殺,不太平啊。
武寧蠻狡詐之風盛行(b),反復無常,今日與人交好,明日便可能翻臉不認,沒有信譽啊。
宜都蠻乃長沙武陵蠻的分支(c),后漢時才遷徙到荊州,早就通行漢語漢字,但居然最排漢!抓到漢人,便祭槃瓠神,兇暴殘忍啊。”
王揚看著孔長瑜:“那先生有什么好建議呢?”
孔長瑜想的是不通商最好,但人家叔父都討論得差不多了,請他來就是給建議的,他如果什么建議都沒提出來,反而把整個決策否了,豈不討人嫌?并且不排除有惹得王揚生厭,直接不談了的風險,他還沒完成巴東王交待的任務,不能就此離開。
孔長瑜道:“如果一定要選,我建議先和建平蠻通商。建平蠻居于——”
王揚毫不客氣地打斷道:“這個先生就不必說了。三蠻選其一,這是我叔父他們已經討論出的定見,不容更改。”
孔長瑜拱手道:“抱歉,是小人節外生枝了。”
“不,說不定先生考慮得很有道理,只是......”王揚苦笑了一下,“我也沒有再提出新見的權力,只能三選一,所以就不浪費先生時間提一個新的選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