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揚折扇敲了敲掌心:
“厚曾喜歡錦緞,用來穿的應該只是少部分,更多是因為錦緞在蠻中很值錢,所以拿來當錢花,便如我們漢地以布帛為錢幣一般,對吧?”
“不錯。”
“那厚曾為什么不能自己生錢呢?”
昂他疑惑:“自己生錢?”
“對呀,既然錦緞是錢,那咱們自己制錦緞,不就相當于自己生錢嗎?這不比跟別人買錦緞好?”
蕭寶月心道:難道是要教蠻中織錦紡緞之技?但別說朝廷不會允許,就是允許了,你也教不成。真以為能派幾個繡娘去就能把那些蠻女教成能工巧匠?縱是教成了也沒用,從桑麻種養到蠶繭繅絲,從染料調制到經緯織造,哪一樣不是積年累月的功夫?蠻地連紡車都沒有,花樣技法更不用提,這從無到有,哪怕投入再多金錢人力,耗盡幾年光陰,也未必能織出像樣的錦緞來。
昂他也想這么做夢,可現實不準許:
“漢使說得容易,我們這兒沒有桑樹,難道現種?不會養蠶,難道現學?至于染色織繡什么的,那就更不會了。拿什么制錦緞?”
“你們不用有這些,有我一人足矣。現在荊州幾大錦場關停,剩下的都零零散散,不成氣候。如果趁此機會,將它們整合成一家,把織緞匹和制成衣一同握在手里,便能統一調配,集中生產,既讓緞匹供應不缺,又讓成衣用料有保障。從紡絲到成衣,一線貫通,對內降成本,對外大量采購,壓蠶絲和染料的價兒,一定大有可為!而這出面整合的人,整個荊州,或許都沒有比我更合適的人選了。不管大小作坊,織機染廠,經營如何,技術如何,掌柜背景,成本價格,都在我心......”
王揚說到這兒對昂他笑道:
“你可能還不知道,若是沒有我的主持,巴東王也給不了你兩千錦袍、兩千絳緞襖。不過我幫他忙的時候,我并不知道這批錦緞是給你們的。”
昂他一驚,看向蕭寶月。
王揚也看向蕭寶月。
蕭寶月只好點了點頭。但她還是想不明白,王揚究竟要做什么?
難道他要出錢,然后白送蠻部錦緞?不對,他不會做這種吃虧的事。難道他要讓蠻部投錢,然后吃分利?這倒像他的行事風格,但以蠻人的性子,只怕不會肯提前出錢
勒羅羅一聽永寧部得來的錦緞居然是靠王揚幫忙,不禁對王揚這位貴公子的實力有了更深的認識。同時心中大覺疑惑,巴東王為什么給永寧部這么多錦緞?現在蠻路還沒開啊!只聽王揚續道:
“我們這家錦坊的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云霓閣’,取自屈子‘揚云霓之晻藹兮,鳴玉鸞之啾啾’,二位覺得可好?”
《楚辭補注》中華書局1983年版
勒羅羅、昂他面面相覷。
心一搖頭。
王揚看向心一笑問道:“心一姑娘覺得哪里不好?”
竟然被點名問到意見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