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居而野處,升高而望遠,坐茂樹以終日,濯清泉以自潔........大丈夫不遇于時者之所為也,我則行之。
昌黎韓愈聞其言而壯之..........從子于盤兮,終吾生以徜徉!”
“這一首絕對算是經典之作了,可惜,沒聽過,估計是因為我的存在,才讓這一篇文章出現的。
可惜了,這五積分估計是掙不到了,不過,誰說我要盤谷了?
追云,跑起來,讓我看看,你是不是真有千里之才。”
陸遠將信收起,從一側取出酒壺喝了一口后,輕拍了一下坐騎。
...........
“老丈,村中可有酒家?”
出了長安,一路往南,走走停停兩個來月,九月下旬,終于是到了洞庭地界。
此時正是收割晚稻的時間。
稻田之中勞作的人不少,陸遠攜帶的酒水也不多了,便在田間找了一個老者詢問道。
“酒家?沒有嘞,道長要打酒的話,可以沿那小道走,翻過那山再走八里左右,就有一個小鎮,酒家客棧都有。”
老者抬頭看了一眼陸遠,而后給陸遠指了指方向道。
“多謝老丈了,今年這稻谷長勢不錯,收成如何?”
陸遠點了點頭,又詢問了一句。
“唉,看著是多,可交租納稅之后,勉強糊口。
老于婆子,我這邊在割稻子呢,你現在過來撿什么?快走快走。”
聽到問起這個,老丈起身看著稻田嘆息一聲。
可就在這時,一個老太太抱著一個小孩,挎著一個籃子來到了田埂上,不時彎腰在收割過的田里撿起一些掉落的稻穗。
老丈見到之后,連忙驅趕道。
“鄰村老于家的,他們日子過的苦,三個兒子兩個被征走了,幾年也沒個消息回來。
小兒子又有些傻愣,田耕種不過來,前幾年稅交不上賣了些田抵稅,還養著兩個孫子。
家里就靠著老兩口和大兒媳撐著。
可他家不容易,我家也不容易,這一畝地,伺候的再好,一季也出不來三石糧,一年下來就四五石糧。
我家的田也不多,又有那么多張口,一年到頭就這么多糧,唉.......實在是不能可憐別人吶。”
見陸遠還在邊上看著,老丈在將老太婆驅趕之后,不由對陸遠解釋道。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中唐吶.....
感謝袁老,感謝無數默默為提升糧食產量而奮斗的科研者。”
聽完老丈的話。
陸遠沒有停留,牽馬朝小鎮方向而去。
最后還是忍不住感慨出聲。
古代的糧食產量只有這么多,即便百姓再辛勤,能收獲的糧食也是有限的。
所有人都在為了溫飽而奔波。
這才是古代底層人們的真實生活。
像孟郊,韓愈這種寒門,雖然對比達官顯貴,門閥世家,要差很多。
可和百姓一比,他們可是一點不差,至少溫飽是有保證的,有了溫飽,才能脫產讀書。
而這些百姓,他們不可能脫產,一旦少一個壯勞力脫產,一家人就有可能被餓死。
更別說,他們就是想讀書,也沒有書可讀。
“追云,就在這了,幾個小小村落的而已,教學四年罷了。
我就不信天下大勢,還能因此改變。”
出村五六里后,陸遠突然停下了腳步,回頭看向了那幾個村莊。
話似乎是對追云說的,也似乎是對自己說的。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