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由現成的,窩藏匈奴余孽嘛。
只是讓大秦沒料到的是,大秦這邊剛剛出兵,月氏就跑沒了。
嗯,其實在月氏那邊得知秦使回去的時候只剩十七人,并得知大秦陛下御駕親征,滅了東胡之后,就已經開始跑路了的。
月氏雖然對外號稱有控弦之士三十萬,但這只是號稱,實際上,精銳比匈奴還少。
所以他們很識趣。
當蒙恬帶著大軍進入月氏的時候,除了一些小部落和一些老幼婦孺外,月氏的主力和青壯,早跑西域去了。
大秦拿下月氏的地盤,幾乎沒有花什么力氣。
而河西各部,他們倒是稍稍抵抗了一下,但也就一下,韓信這邊剛熱身,河西各部就跑沒了。
大秦二世四年五月,兩路大軍班師回朝。
河西走廊和月氏各部全部拿下。
在這兩路大軍回來之后,陸遠再次派遣使者前往了扶余,高句麗等東北部的漁獵部落。
此時這些地方屬于是高度不發達的地方。
高句麗還沒開始發育,扶余那邊還比不上高句麗。
先前東胡的慘狀,他們兩國也是看在眼中的。
當他們見到秦使之后,秦使都還沒作呢,他們就要求秦使帶他們去咸陽朝拜。
一時間,大秦西北,北方,東北三方的蠻夷,盡數平定。
而南方百越地區,經過幾年發展下來,也沒有太大動亂。
又因為數次的對外戰爭,大秦軍隊和老秦人的情緒得到了安撫。
加上又一次召開科舉,六國舊貴族也徹底沒了造反的興趣。
再有隨著先前李斯新法的頒布,一些大工程的停工,也讓大秦內部百姓趨于穩定。
整個大秦的不安定因素,此時算是初步安定了下來。
當然,陸遠很清楚,這個穩定只是暫時的。
這個穩定必然持續不了多久。
一來是這幾年的戰爭,陸遠為了讓大秦的百姓,對大秦有足夠的歸屬感。
所以進行了大量的宣發,效果是很成功的,現在不管是老秦人還是六國百姓,對大秦都有了歸屬感。
但負面效果也是有的,那就是國民變的很尚武,很激進。
那種動不動就報道誰誰誰一戰封侯,誰誰誰從一個平民,一躍成了關內侯的事跡,實在是太讓人心動了。
即便現在大秦有科舉這一條上升通道,可相對于前幾場戰爭來說,這通道太慢了。
其次就是大秦的生產力還太弱了一些。
糧食,物資的產出太少了。
無法支撐大秦進行大規模的遠征。
河西走廊,匈奴,東胡,打這三個地方已經大秦能夠負擔的極限了。
若是西域等地的話,一車糧草過去,路上得吃掉二三十車,這導致后勤完全跟不上。
最后一個問題,那就是大秦錢荒了。
金銀銅,都缺,缺口很大,金銀就不說了,這玩意本就不是民間普遍流通的。
但銅的缺少就很難受,即便陸遠對裝備進行了改制,用鐵器替代了銅器。
回收了軍隊中的銅制裝備,鑄造成了錢幣,但還是太少了。
陸遠很早就計劃給徭役發工錢的,可沒錢,實在發不起。
“朕有點想徐福了。
嗯,先搞搞紙幣,現在紙張的生產并沒有太過普及,以紙張為錢,在短期內也不會出現過度膨脹的情況。
等朕找到徐福后,再把紙幣和金銀掛鉤,如此一來,也是個辦法。”
規劃了一番之后,陸遠又一次將目光放到了倭島。
那破地方雖然不養人,但不得不說,那里的礦產是真多啊!
若是能夠將那邊的金銀礦產弄回來,這錢荒就很好解決了。
甚至因為使用紙幣的原因,還能完全摒棄掉銅的錢幣屬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