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16年。
此時陸遠已經進入扮演世界三年了。
三年來,整日抄錄整理書籍,這周朝藏室之內的書籍,陸遠基本全部翻閱過了。
在這三年之中,老子也將道德經教給了眾人。
當然,口述的道德經與后世那種文言文的,就要詳細許多了,也通俗易懂了許多。
古代說話那就是說話,沒誰用文言文的,文言文的出現,主要是書簡制作不易,一卷竹簡又寫不了多少字。
若是不精簡一番的話,那根本就沒法記錄下來。
所以晦澀難懂的文言文也就出現了。
也就是在這一年,老子辭官歸隱。
陸遠隨老子一同前往了魯國。
公元前516年秋。
陸遠跟隨著老子還有幾個童子一同駕著牛車王魯地而去。
“師父,前方有人阻道。”
剛出洛邑不久,行至洛水邊,前方探路的馬童,從前面回來對老子開口道。
“什么人這般大膽?”
聽到馬童這話,其他同行的童子,紛紛從牛車上取出了長劍和弓箭。
呃........春秋行走,道家之人帶點武器防身很正常。
“無礙,你等在此稍候,老夫去去便可。
遠,你隨老夫同去。”
老子抬眼看了一下遠處,對眾人擺了擺手道。
“是,師父。”
陸遠躬身應了一句。
“嗯。”
老子點了點頭,而后和陸遠兩人朝前面而去。
“嘖嘖嘖,我以為這老頭多厲害呢,原來是把義父帶上當保鏢了啊!”
“說實話,有義父在身邊,我也敢去啊!”
“不是,你們上課是真不聽講啊!那老者這三年來講的東西,哪個不是至理名言?”
“我擦,這人估計得有兩米了吧,這胳膊比我大腿的粗,還穿的這么講究,這.........”
“看樣子估計是這要打啊!不過在義父面前,長的壯可沒什么用。”
“丘見過老子,丘雖知阻道相迎極為不禮。
可這三月來,卻一直未有機會與長者相見,昨日聽聞長者要離開洛邑。
故而在此阻道相迎,還望長者莫要見怪。”
不多時,陸遠和老子兩人就來到了攔路的幾人面前。
攔路其實也就兩人,為首的正是孔丘孔夫子。
邊上跟著的則是其弟子南宮敬叔。
只不過這孔子生的過于魁梧,且身邊還有長弓長劍,這才讓馬童誤以為是劫道的了。
嗯,春秋時期嘛,讀書人長的壯實一點,帶把長劍防身很正常的。
這游學在外,餓了想弄點野味之類的,帶把弓在身邊也很合理。
反正,就是很合理了。
在見到老子之后,孔子連忙上前行禮,并解釋了一下自己的行為。
“孔子多禮了。
借用一句你說的話,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今日你能來此,我是十分高興的。”
老子看著孔子點了點頭道。
“長者言重了,晚輩此來是為求學而來,況且長者年長丘許多,丘豈能與長者以友相稱?”
孔子連忙回復道。
“哈哈哈,不必如此多禮,禮多了,反而生疏了。
你我就是朋友嘛,年歲算不得什么,至于求學,我不過一老朽之輩,哪有什么求學不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