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青聽到呂不韋的解釋,不由得想到了之前無名幫荀子送書信給他的事情。
當初荀子是打算親自來找他的,結果因為儒家內部的事情耽誤了,只能讓無名給他送信來。
估計公羊儒先斬后奏將他變成公羊儒弟子,八成是和呂不韋說的那樣,和荀子有些關系。
“若這件事真的和荀夫子有關,秦國這個人情就欠大了。”許青輕嘆一聲說道。
“這對于儒家、公羊儒、秦國、你、我、大王而言都是好事,不過唯一需要的便是你承認公羊儒的身份,讓公羊儒入秦,從而為儒家找個臺階,從而和秦國的關系緩和。”
呂不韋輕飲一口茶,輕笑著說道。
許青也是認同的點了點頭,公羊儒刺殺姬無夜將他綁定,目的并不是為他報仇,而是通過他和秦國搭上關系。
儒家和秦國的關系也不怎么好,當初孔夫子不入秦,被人說成是秦孝公在函谷關阻攔,從而導致了大儒不入秦的結果。
也是因此,讓秦國文德越發的衰敗。
后來荀子憑空出世,為了讓自己的學說得以施展主動打破了這個潛規則,成為了第一個入秦的大儒。
秦昭襄王也熱情的迎接了荀子,可結果雙方見面后,秦昭襄王認為荀子說的有道理,秦法和軍功爵位制的確會給秦國帶來很大的弊端,但是大爭之世,秦國需要的不是王道,而是霸道。
秦國的制度好不好暫且不提,但這絕對是最能打的制度。
于是荀子只能失望而歸,儒家兩大圣賢都被秦國拒絕,就算秦國再怎么強大,儒家再怎么想要入秦,也不可能明著支持秦國了。
畢竟讀書人最要臉面。
但秦國愈發強盛,想要入秦為官的儒家弟子可不少,為此他們只能低調的以個人名義入秦,哪怕如此這樣的人也是少之甚少。
歷史上秦國和儒家關系緩和,也是嬴政讓嫡長子扶蘇拜入儒家開始的。
不過現在嘛,公羊儒和他反而成了儒家和秦國關系緩和的中間人了。
“公羊儒選擇秦國倒也在情理之中,公羊儒學太過于霸道,他們的學說需要一個強盛的國家,而秦國恰好符合。”許青說道。
公羊儒除了最出名的大一統和大復仇外,還有包括慎始正本、強干弱枝、改元更制、行權有道、大居正、尊王道、崇德政、貴賢才、天人感應、災異譴告等等。
其中大多數都是秦國所需要的,而公羊儒也需要一個強大的國家支持,從而擺脫目前在儒家內越來越式微的境地。
公羊儒雖然夠強,學說也夠硬,是儒家唯一能夠和崇尚務實的墨辯對抗的學說,也包括拳腳。
不過公羊儒的學說沒有系統性的著書成說,引以為傲的公羊春秋也是散亂不堪,相當一部分還是口述,沒有成書。
這也是導致公羊儒明明很強,但弟子稀少,地位逐漸式微的原因。
而要想改變這一切,就需要一個強大的國家支持他們著書成說,傳播學問,而秦國就是最合適的國家。
公羊儒得知他入秦的消息后,便盯上了他,做出了刺殺姬無夜的事情,用犧牲一名弟子的代價,將他和公羊儒綁定,換取公羊儒的未來。
“而秦國也需要公羊儒,這是一場多贏的陽謀,很符合公羊儒的作風。”呂不韋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