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瓦河谷那場震驚邊境的流血沖突爆發之后。
關乎領土主權這一核心利益的爭執,使得哈爾泰公國與亞伯公國幾乎在同一時間發布了措辭激烈的官方聲明,彼此之間展開了嚴厲的聲討與斥責,火藥味瞬間彌漫開來。
與此同時。
那些與這兩大公國關系或近或遠、存在或不存在利益糾葛、甚至曾有些許摩擦矛盾的其他公國。
仿佛被一只只無形的大手在幕后悄然撥弄著,逐漸分化、聚攏。
最終形成了立場鮮明的三大派系——中立觀望者、公開支持哈爾泰者以及力挺亞伯者。
而作為洛瑟恩聯邦真正支柱與核心的那些強大王國們。
它們的反應則顯得異常平靜。
甚至可以說是漠不關心。
它們仿佛對眼皮底下這場愈演愈烈的公國紛爭視若無睹,表現得毫不在意這類小打小鬧的事件,只是依舊一絲不茍地遵循著聯邦那套運行了數百年的古老規章制度,按部就班地啟動了調解程序,例行公事般地向哈爾泰與亞伯派出使節,試圖平息爭端。
然而,這一次。
兩大公國的態度卻與以往截然不同。
它們沒有像過去那樣,在王國調解的壓力下選擇妥協退讓。
相反。
它們如同被激怒的刺猬,各自搬出了一項項塵封的邊界條約,一件件足以追溯至數百年前的歷史文書憑證,引經據典,據理力爭。
它們在談判桌上寸土不讓,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強硬姿態。
它們勢必要將那些主權歸屬模糊不清、雙方都聲稱擁有合法權利的爭議區域,牢牢地攥進自己的掌心。
于是。
在各方勢力錯綜復雜的博弈與影響下,經過了令人疲憊不堪、長達五年多的漫長外交拉鋸與邊境小規模摩擦后。
新歷256年,夏末時節,在一個陽光格外燦爛的日子里。
哈爾泰公國與亞伯公國悍然撕毀了聯邦賴以維系內部和平的核心條約,正式向彼此發出了充滿敵意與戰火的宣戰公告。
就目前而言。
那些實力雄厚、底蘊深沉的強大王國們,依然如同磐石般穩坐于高臺之上,保持著令人捉摸不透的耐心與靜默。
它們冷眼旁觀著公國層面的沖突升級,像是在默默等待著某個關鍵時機的降臨,又像是在積蓄著某種更深層次的圖謀。
但是。
聯邦內部數量眾多的公國們,其立場卻在這半年劍拔弩張的對峙中發生了劇烈變化。
曾經試圖置身事外的中立派公國,幾乎消失殆盡。
它們要么旗幟鮮明地倒向了哈爾泰一方,要么堅定地選擇了支持亞伯公國。
那些站在彼此對立陣營的公國們,雖然尚未像哈爾泰和亞伯那樣直接兵戎相見、爆發全面戰爭。
然而由于歷史上或多或少積壓下來的領土糾紛、貿易摩擦或宿怨舊仇。
它們之間的敵意與火藥味也如同被投入火星的干柴,迅速變得濃郁而熾熱,邊境線上摩擦不斷,小規模沖突時有發生,空氣仿佛都凝固著緊張的氣息。
作為導火索的邊境流血沖突,被稱之為——阿爾瓦河谷事變。
與此同時。
就在洛瑟恩聯邦諸國心懷鬼胎、暗流涌動、風云變幻之際。